今天12月22日,冬至。
冬至是新一个循环的开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因此冬至又名“一阳生”。
有人说,等待是冬至的主题:冬至一到,长夜等待晨曦,冰河等待涌动;花苞等待温暖,垂柳等待抽芽;蛰虫等待苏醒,候鸟等待北上。这日起,新年的鼓点越来越急、越来越响,千千万万的人都在等待归家的时刻。
冬至习俗
冬至大如年: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冬至半月是很喜庆的节日,庆祝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祭祀、贺礼、饮食等。至今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数九”: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关于“数九”,广泛流传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图:《周易》以阳爻为九,九九实际上是阳气壮大的一个过程。到五九,飞龙在天,阳盛阴衰,天就暖了。古人在冬至来临前,绘制《九九消寒图》:自冬至日起画梅花一枝在窗上,佳人早起梳妆时,每日以胭脂随手画一圆,待九九八十一圆画满,梅花变杏花,推窗春色满园矣。
冬至养生
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冬季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意外。故应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不可自己调药或者停药。此外哮喘、胃病、皮肤病等,冬季多有复发,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前后宜吃食物:冬季万物收藏,阳气潜伏,自然界中动植物处于休眠状态,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春天生机勃发,所以冬季是养生保健的良好时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群更应该抓住“冬藏”这个机会,适当进补。
冬季进补多选择冬至开始,但需注意要因人因地而异。一般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及合理搭配,可以适当食用温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红枣、桂圆、核桃仁、花生仁等;少食用螃蟹、田螺、苦瓜、金银花等寒性食物,避免损伤脾胃。
冬至·诗词:
唐•杜甫的“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唐•苏轼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宋•朱淑真的“冬至”: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宋•范大成的“满江红·冬至”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