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读》有感

最近看了一本历史书,历史一直是我的爱好,结果读的越多,发现怀疑越多,最后甚至有点麻木了。

从尧舜禹的有德者居之,到子承父业未成,无奈禅让;从商纣残暴不仁,到纣王勇武聪慧,被周王钻了空子;从秦皇病死沙丘,到赵高毒害谋逆;从汉武雄才武略,到穷兵黩武,多亏有个好孙子延续了帝国之业;从隋炀帝罔顾民生,到胸怀天下;从。。。有太多东西被颠覆或是怀疑了,当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与我们长大后了解到的信息相冲突时,我们如何抉择。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是我读过《历史不忍细读》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很多历史故事都是老生常谈,这本书并没有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更像是把百家故事整合到一起,最后来一句“历史真相早已无法查明”。

或许我期盼着当代作者在自己的书中可以体现更多的批判精神,尤其是对于历史这种很难考究的文化传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以史为鉴,而非仅仅是读史家让我们读的,学历代统治者希望我们学的,那样,不就是“顺民”的另一种同类了吗?

客观地说,对于历史感兴趣,但了解不多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的书,可以帮你打开历史的窗户,让你更快更省地看到历史的概貌,从而为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历史打下基础。但,尽信书比如无书,面对历史,秉持批判的态度不只是重要,更是一种必要。

对我而言,我通读了这本书后,另一种感受就是,历史太薄,缺少了一种厚重感,少了一点余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希望能看到一种批判,那样会让读者更有立体感,更愿意自己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诚不欺我。而非像是看故事一样,会感到比较乏味。

很多事,古今相通,人同此理。我们不会重用我们排斥的人,换句话说,我们重用的必然是我们相对而言更信任的人,那明末的所谓“阉党”,所谓“清流”,又有怎样的龌龊使我们所不知道的。可过犹不及,近来有看到作者把魏忠贤写成了一代贤宦,要为他“平冤昭雪”,我不知道这是博眼球还是真心这么认为,总的来说,历史值得尊重,需要批判,我们在尽量还原历史的时候应该更多看到它的本质,而非抬扛,矫枉过正。

一家之言,有感而发,希望可以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学习。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俩换一下,还是各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咱俩换一下,我们各有两个思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