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炸果子”,品人间烟火
文:薄海岚
(一)
“炸果子”是名词,“果”读轻声。是我们莒南传统的也是很特别的一道油炸面点。说来其实很简单平常,就是用糯米面或者小麦面粉做成的面片或者条形状油炸而成。但是看着简单的东西每个人做起来口味都会有些许不同。
说到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在于一个“喜”字。喜庆的时候少不了它的登场。尤其是婚庆的时候,喜客来了第一道点心就是它。娶媳妇嫁女儿来贺喜的亲友回礼也少不了它,名曰“喜果子。”
我小的时候,谁家有喜事,村人都挖一瓢小麦面粉作为贺礼,回礼就是一把“炸果子”。孩子们常常会如获至宝,咬一口炸果子爪,嘎嘣脆响,唇齿生香。
如此,办喜事之前最隆重的场面也要数炸“果子”了。喜主家满院子都是帮忙做“果子”的村人,摆放白白的生果子的盖顶晾满了院子,做的果子都得用竹编的几个大笸箩或者推车上的数个大木条篓子来盛。看着就是一派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景象。
所以谁家娶媳妇,请客的话语就是:“等来家吃喜果子哈!”打问婚期就是:“什么时候吃你家的喜果子啊?”
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办喜事已经改了这个风俗,参加婚礼都是送现金,回礼都是现成的点心礼品盒,谁会费时费力地去炸“果子”了。
小时候能吃到“炸果子”,除了有喜事,就是过大年了。
我们东乡还有一个风俗,过年来亲戚,进门第一道饭就要先上“米港子”加荷包蛋泡“炸果子”。“米港子”就是炒得黄澄澄的大米煮的稀饭。小时候过年盼着走姑家走姨家,寒冷的天气里,期待着呼噜呼噜吃上这么一碗,浑身都是热乎乎的暖。
现在,这个风俗也已经易去了。好像现在的孩子也不是那么盼望走亲戚了。大概是现在过年,人们已经没有什么感到稀罕期待的食物了。
但是“过年炸果子”仍然是上年纪的人置办年货必不可少的。大概是因为在心里它仍有着喜庆的意味吧。
(二)
孩子考完试了,忽然之间又感觉到了年关的逼近。每年回老家婆婆总要置办“过年炸果子”,好像不炸果子不足以表达对迎年的隆重。想到今年她腰身大不如从前,撑不了擀面的辛苦,就想在家里和孩子做好“炸果子”带着回老家,等回去过年就不用那么匆忙了。
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用鸡蛋和好面,擀成面皮,再切成条,然后呼儿唤女来帮忙。
闺女学着做“花”。这“花”就是从前炸“喜果子”必须要成的花样。儿子学着做条,条状应该就是平常吃的点心简单的样子。
看着他们做的歪三斜扭的成品,便想起和婆婆一起做果子的时候,她老人家做的果子爪一定切得粗细适中、大小整齐,要把炸果子爪(也就是花)扭得饱满圆润,间隔一致,花瓣的尖像极了画上的荷花瓣。我若是做的有不整齐的地方,她一定要随后修正。即使是生果子摆在盖顶上也务必要列队般整整齐齐。
样子不规则就不规则吧,只要好吃就行。我自我安慰着,感觉做得太细致浪费时间。
终于做好了,摆满了几个盖顶,看着就感觉到了几分热闹祥和的过年气氛了。下一道工序就是上锅炸了。
记得婆婆炸的时候都是用煤球炉子,趁火候不大不小的时候炸。我打开煤气,也用中火。看着锅,感觉过了好久,油还是没多大动静,就有些急了,便扭到了大火上。油滚了起来,我哗啦倒上半盖顶。“果子”在热油里滚了一会,就看着由白变黄,霎时又变黑,我一下子急了,手忙脚乱赶紧往外打捞。
第一锅,黑了。
我想起婆婆都是不急不慢一个个地往油锅里放,这样对于保持果子的原型很有好处。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急火。于是调整了火力,慢慢地放入。这一次捞出的时候,它们一半黄一半白。这应该是翻动的频率不对。
一边炸着一边总结经验。闺女尝了一口:“妈妈,为什么你炸的没有奶奶炸的果子好吃啊?”
妹妹来了,评价如下:有的炸轻了,有的炸狠了。
尽管现在的孩子口味那么挑剔,但是婆婆做的炸果子大家吃来仍然会赞不绝口。为什么同样的原料却会做出不同的口感呢?
第一应该是和面。婆婆是一个做事极为细致的人,炸果子和面应该是软硬适中。我和的面明知道稍微软了些也就凑合了。婆婆拾面的时间长,面就会更筋道些,我应该是没有耐心花长时间来拾面。这些看起来无所谓的小细节其实对于口感是很有影响的。
再者,炸的火候、翻动的频率都会对颜色以及口感有影响。婆婆炸的果子,通体一种亮黄色,不老不嫩,如同在一个染缸里上的色。做出来的果子无论是外形、色泽还是口感都是一种非常极致的妙。这是火候把握的好,再者是翻动的频率掌握的恰到好处,这样炸出来的果子通体均匀、绝对不会有炸老了或炸嫩了的现象。
恰到好处可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过年的时候,用这种恰到好处的果子待客,端出来就是一种骄傲:“来,尝尝我做的炸果子怎么样?”
“这样的炸果子能带回来过年吗?”我再三端详这些做得乱七八糟的成品,感觉有些羞于出手。
“还算是可以吧!”闺女这是在安慰我了。
发个朋友圈大家都说我巧,我却感觉这巧是学不来的。
想起婆婆做果子,不急不慢,稳稳妥妥,做什么心就投入到什么中,每做一事必然要做到极致。而我,心总是过于浮躁,急于求成。甚至干着活心不在焉,不时还要看看手机。所以,做事不是学就能学得来的。做事如此,做人亦是。她老人那种坚忍、沉静的性格,那种极为勤劳、极为素简的生活态度也是我想学学不来的。
无论果子炸的怎样,也算是一种体验、一种怀旧、一次反思吧。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真应该静下心来体味一下传统的东西,反思一下做人做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