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读中文系和成为一名作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老师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一来,中文系虽有写作课,但占比不大,其主要课程还是各类文学史、文学理论。
杨宁老师说,中文系的学生不是要成为作家的,而是要成为决定谁是作家的那个人,是成为评委一样的角色。中文系的学生往往是冷峻的,因为一个优秀的中文系的学生看到一个作品时,会把它放在历史的维度上进行评价,文学里、历史里包罗人性、政治、斗争等,亦或是各种技法、思想、理念等,让中文系的学生有种超然现实的认知,因此造就他们冷峻的气质。
其实吧,这种说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课堂上活跃气氛的技巧,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语言的背后是对人性的优越感的挑弄。这句话,让听课的中文系的学生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冷峻这个词就是个富有个性的词语,虽然他们还没能有这种气质,但是这种评价容易让人兴奋,让人产生一些理想,也能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情。
包括杨宁老师说,全中国所有专业都取消都不能取消中文系。也是引起学生产生某种“中文系很重要,我读了不亏”的这种想法。虽然中文系确实重要,但是其他专业也同样重要。
语言背后藏着各种观念。比如课堂上提到审美。
当我们说一个杯子是陶瓷的,我们不会期望他人的同意,因为这是客观的事实。当我们说一个杯子感觉上凉凉的,我们也不会期望他人的同意,因为我们只是陈述自己的感受。但是,当我们说这个杯子很好看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发出一种邀请,希望对方也觉得好看,试想,如果对方说“啥玩意儿?丑死了好吧。”我们就会感到愤怒。原因是,一个人的审美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经验的总和,因此,否定一个人的审美相当于在否定一个人的过去。
当两个人在谈话,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推荐国产电视剧,另一个人说了句:“我从来不看国产电视剧。”背后就暗含了自己的偏好,还有隐约的优越感,认为国产电视剧多是垃圾,他从来不看,因此他审美更高一筹。这里面还有一种偏见,一种僵化的印象产生的偏见。即使这个人说这句话并没有意识到里面的含义,但这种价值观还是不经意流露出来。他明明只要说自己其实不太感兴趣就好了,但他却选择说:“我从来不看国产电视剧。”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