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就是达到真正的良知。
什么是真正的良知?就是世界上存在一个最善、最正确的标准,这就是大道,这就是至善,这是天理、公理,这就是阳明先生讲的良知本体,就是没有一丝灰尘的明镜,就是圣人的心。
这是致良知的第三重境界,也是第三重功夫。
在致良知的第二重境界中,在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因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对善恶的判断标准是可能不一样的。很可能存在一些我们以为是善的、要去做的东西,而实际上按照天理却不是善的。也可能存在一些东西,我们以为是恶的,而实际上按照天理却不是恶的。
我们普通的个体很难去体验这个大道、至善、天理、良知本体、圣人之心为何物,但我们可以有一种意识,那就是通过我们的感悟,通过我们的诚意,通过我们的格物,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让自己所觉知、践行的善,与我们理解的至善天理相对比,用我们理解的至善天理来修正、校对、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从而使我们觉知、践行的善向至善天理发展,尽可能的接近至善天理。
如果我们拥有了这样一种意识,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我们就已经在习练“致良知”的第三重功夫,我们就已经进入“致良知”的第三重境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用致良知的方法,按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即使是阳明先生本人,也存在不是至善的方面,甚至存在以恶为善的方面。在500年前的封建社会,阳明先生也极力赞美女性在丈夫死后要守寡,而今天来看这根本不是至善的内容,但这完全不影响阳明先生有着致良知的最高境界。
大道至简。唯“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