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消费者行为之-价格锚定

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无法判断一件商品是好是坏,说起好坏都太笼统了,我们只能拿它与同一门店的其他款做对比。仔细回想,自己去饭店吃饭准备点套餐的时候,喜欢对比下三个套餐,先看最贵的那个的价格和菜品,再看最差的那个作对比,在此过程中我们都以为自己能做到理性选择万无一失,选的绝对是最划算的那个套餐。我们都相信自己。

谁又能料到这是商家设置好了的一个价格锚点陷阱,他们要的就是选择中间档位的价格。

记得油焖大虾的普通款是158,精品虾288,极品虾388,那么大家以为买的最好的是精品虾吗?还是普通款,但是后面两种虾的出现让158的套餐买的更好了,而288和388的价格则在有的人心里就成了邀请重要顾客吃饭的必选菜,更能突出主人的品味。

有一次我去买耳机,店家给我推荐一款单价是158的款,我问还有性价比更高的吗,言外之意是比这个便宜但是体验感差不多的,最后还问,最好的一款耳机是多少钱,分别有哪些厉害的功能。通过一顿对比,我最后还是选择了158。人在面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时候往往需要踩着其他阶梯找到安全感,而这个阶梯一般指的是其他价格对应产品的参数。

如果是去药店,我会毫不犹豫的冲到我要的药名旁边,在营业员跟上我之前找到葵花牌,或者万通牌,当店员试图跟我介绍一些没有知名度的小厂家时候,会自然的拒绝。因为曾经在药店一年的工作经验,被小厂家的要迫害的不轻,明明一包三九感冒灵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硬是买了90块钱的各种同一小厂药,吃了一个星期任然不见好,再来找店里营业员的时候,她会解释药物没有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抵抗力太低了,建议加一盒维生素C去吃吃。你看,本来是兴师问罪结果成被杀猪了。这就是行业信息差促使部分商家无德敛财,但是顾客一无所知。

话说这样讲是我有些偏见了,因为我没有亲自看到小厂家的生产过程,仅仅是通过很多顾客吃了之后的反应综合认定他们的药无效,难道这不是在找锚点吗,以为的依据作为参考,哦对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小厂家的进货成本低到离谱,还有给商家多送的药品也很充裕,试问,三九感冒灵的毛利10%,而小厂家的药,毛利70%,你是商家你会销售哪一款?除了品牌效应之外,我相信大厂的生产标准更加符合国家医药标准。

所以香港麦克现在怎么样了?

即使作为销售人员,我们也被信息差牵制,从而做出不一定对的判断。何况是作为消费者,就算是曾经作为一个药店销售人员的我也依然不一定能判断正确,999的品牌溢价,品牌推广占比,麦克没有品牌势能,有的仅仅是药品的真实成本和线下销售人员的勤恳。还有给商家永远销售不完的赠品,确实很匪夷所思。

以上说到耳机和龙虾,耳机可以用参数和配置去衡量价值,龙虾可以用个头大小去衡量价值,但是如果是衣服鞋子,就有两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品牌和面料。谁说耳机不是呢,但是因为我是属于比较倾向品牌的,相信华为,小米,苹果更有保障。其他小品牌根本不会多看,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偏见的一种。当自己也在经营白牌产品,当看到行业某个品牌势能越来越猛,并不是我的产品不好,而是品牌已经深深的植入用户心智,用户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小众白牌。

那我呢,2020年有想过真正去了解药厂的规模,创始人,企业成本,以及营销策略吗?不,那时候的我只关心几点下班,下班后去买菜,今天是辣子鸡明天吃红烧鱼,那些都是偷来的好日子,最终是要还的。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态的表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因为向上本来就是逆的,还有认知的限制,导致她们永远都不会想过为甚两种一样的药名和成分也一样为什么嘛成本价相差如此大。我能看到的仅仅是进货单和客户吃了之后的反馈。

那么提升认知,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就算生活物质条件再差,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精神世界,也要有棱有角,也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

价格锚定如何用在我们的日常营销中呢?

你愿意一年话费6000元去给车子上保险,为什么舍不得花600元保养自己呢?

80元/小时上网费,105元/天上网费,你选哪一种?就算是刘润也逃不过这个价格锚定套路。

用户在价值评判体系中放入了一个参照物,而这个参照物在用户心中形成了锚定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