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消费者行为之-损失规避

所以作为消费者的你我,消费的时候究竟是不是理性的呢?

每天早上我都要吃2个包子,花费俩元钱,但是今天想着办公室还有水果,省出2块钱吧。因此在路过包子店的时候,没有停车。经过包子店的第二个路口,映入眼帘的是(贵阳糯米饭),下意识的停车去问价,直接掏出手机付掉了6元钱。明明这个糯米饭看起来没有老家的可口,明明这些配料如此敷衍草率,我却莫名的有一种心安的感觉。

明明为了省2元今天不吃包子,但是却花掉6元钱。难道人脑真的对数值不敏感吗?在去公司的路上吹着刚下过雨的晨风,大脑在飞速的想起这两天学的消费者潜意识行为,这个即不是比例偏见,也不是沉没成本,对了,这是心理账户!2元的包子对我来说就是普通能填饱肚子的早餐而已,但是糯米饭是我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着一种情感连接,仿佛拥有了糯米饭,远在他乡的我仿佛回到了故土,我与贵阳更近了,也表示我没有忘记自己是贵阳人,看吧,在关键时候还是支持了家乡的小吃。

所以这6块钱花起来就跟2元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不是钱,这是为情怀买单。

损失规避的理论提出者是丹尼尔卡尼曼,没错就是那个写下思考快与慢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发现人们对损失的和获得的比例,只有2.5倍的获得才能低效1倍失去的痛苦。

损失规避的意思是,对于得到,人们更在乎的是失去。得到的快乐并没有缓解失去的痛苦,对损失更加敏感

两年前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一下子成为公司合伙人的时候,没有多少开心,只有无穷的焦虑,一年之后带领的团队没有为公司挣到利润,反而亏本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所有我认真培养的,精心辅导的伙伴们都离开了我,对于这次失去我痛苦万分。当他们任何一个人加入我的时候开心的成分并不多,但是失去的痛苦漫长的延续到现在,藏在每一个细胞里,时刻提醒我不能忘记全军覆没时候自己的状态,也因此激励着我学习和进步。我想这次得到又失去的痛感会伴随我的一生,永远记得当失去一个伙伴躲在角落里哭到失声的自己,恨自己无能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想保护的人在我慢慢消失掉,从此不复相见。如果曾经也失去的你,相信能体会这种痛。

书中刘润提到的案例,一个老爷爷不喜欢天天来自己家门口玩的小孩,把草地都踩的很糟糕,怎么样才能让他们不来呢?刚来时老爷爷对他们说,我喜欢热闹,你们明天接着来吧,我给你们一人10元,连续给了两天,老人又说了,我不能再给你们10元了,只能给5元,小孩虽然有点失望但是也答应了,又过了两天,老爷爷对小孩说,我明天只能给你们一人1元了。这小孩们就生气的说,1块钱太少了吧,我们以后再也不来了。

对于小孩来说,得到的1元远远没有失去9元的敏感度大,他们没有想到最初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报酬还是喜欢来这里玩。这是利用损失规避的心理,达到了老爷爷的目的,从此小孩们再也没有来过。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起初小孩来玩没有任何的外在奖励,完全是靠自驱力,自己喜欢这片草地。后来老爷爷给了钱之后就完全变了,从我喜欢我愿意到因为你喜欢所以我才来,最后老爷爷给的钱从10变到1元,小孩就会觉得老爷爷不喜欢他们了。就会失落离开,这跟工作自驱力是一样的,你看我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的学习商业认知,学各种规律,难道是为了老板给我发奖金?不是的,为了我的梦想为了我两年以来失去的东西,一边事失去的痛苦,一边是自驱力,没有任何外在力量的干涉,自驱力会越来越强大。年初,公司给大家发开年红包,大家一点都没有表现得开心,当时我就想,如果不发红包其实也不会损失员工的自驱力,发了之后反而会有对比,别家公司都比我们拿的多。

如何利用这种消费者心理运用在营销上面呢?调整得失感,消除购买阻力。

家里的沙发很陈旧但是舍不得丢掉,如果家具商场说旧沙发可以抵扣500元,将新沙发带回家,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效果一定比直接优惠500元的好。因为它帮消费者规避了损失。

第二,可以用语言上的艺术,比如,一直给消费者免费配送的家具店突然不想送了,因为时间和人力成本巨大,因此可以这样说,上门自取的人便宜20元。这就补偿了消费者因为失去了配送这个服务带来的痛苦,瑞幸就是这样做的,上门自提者优惠,这样就能逐渐取消很多的外卖厨房,

平时我们能听到的那些习以为常的促销词,只剩最后10件了再不抢就没有了,全球限量款,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让消费者有一种不想失去的心理,自然就会有停下来看看的动机,提升转化率。

在一个教堂里,一个普通人问神父,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神父说,肯定不能吸。但是普通人又问,吸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神父说,当然可以。

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第一种是失去尊重,第二种是得到尊重,显然人们对失去最为敏感。

再举个例子,两种治疗病症的方案拿给很多人选择,几乎大都选择了第一个方案,方案一:治愈率72%,方案二:死亡率28%。话说这两个方案不是一样的吗,如果是我也会下意识的选择方案A,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任何决策靠的都是下意识,而不是理性思维,快思考系统控制着我们的行为,那么为什么要训练肌肉记忆,为什么要做刻意练习?你此刻懂了吗?

一个人并非是天赋异禀相处伟大创意,而是他的日渐一日的不断思考,训练了他比周围人更能快速想到解决方案。

反思我坐在电脑前写东西的动力是想得到什么比较多还是不想失去什么比较多,对没错是后者,因为第一次失去团队的痛苦让我无法释怀,我一定要得到2.5倍以上的团队以及成绩才能弥补我的损失和痛苦。

另外我不想失去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活着3万天的权利,凭什么我要将这三万天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上面去?

看来,失去远远比得到更让我刻骨铭心!当然,它能产生正向的作用好事,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