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蜀汉发起的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率奇兵穿越险峻的褒斜道,出其不意地夺取了长安至陇西的七寸之地——五丈原,在此同司马懿进行长期对峙,同时一步步蚕食曹魏的陇西之地。
司马懿率领魏军背渭水筑营,魏、蜀两军相持百余日。对峙期间诸葛亮多次挑战,方式很多,不光派兵叫骂,甚至送女人衣服想激怒魏军出兵。
魏军将士们见到主将受此奇耻大辱而义愤填膺,纷纷请战,却被司马懿一次又一次的压下来。官兵们对此非常不满,他们想起了以前毒士贾诩曾经讥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实际上,司马懿的压力很大,一是自己的权威问题,二是部队有哗变的危险。
司马懿为何据守不出,高挂免战牌?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打不过,二是不想打。
打不过
蜀军参加北伐的都是从国内挑选的精兵良将,战斗力很高。魏延破郭淮、王平拒曹爽,这两场都是碰硬的恶战,蜀军均取得大胜。总览蜀军几次北伐,除去马谡失街亭,纯以战斗结果而论,一直是势如破竹,第四次北伐时连魏军的大将张颌都丢了性命。
另外蜀汉境内多山,蜀兵擅长山地战,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如果魏军去攻击五丈原,地利人和均处劣势,明显胜算很低。
不想打
司马懿“鹰视狼顾”,曹操在世时就担心他将来会对曹家不利,对他既用且防,并一直不让他掌兵。曹丕看人的眼光明显不如他爹,他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受到重用并顺利插手到了军权。曹丕死后,曹睿更是处处倚重司马懿。
司马懿选择不出战,有很明显的“养寇自重”因素。只要蜀汉的军事威胁存在,朝廷就会一直让其掌兵。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曹爽掌握了朝堂的实权。因为诸葛亮死后,蜀国不再北伐,朝廷也不再需要司马懿,司马懿很自然的被夺取了军权。
甩锅大法——千里请战
司马懿一不抢占郿县扼守斜谷口;二不出击干扰,坐视蜀军壮大。最后的全部责任肯定在司马懿身上了。但是,深谋远虑的司马懿接下来一出“千里请战”的好戏,洗脱了自身“畏蜀如虎”的污名,还把这一切责任推到朝廷身上,真可谓是甩锅界的豪杰。
司马懿耍了个阴招,他对将士们说,诸葛亮欺人太甚,我早就想跟他决一死战了,可是皇帝不让我开战呀!这样吧,我现在向皇帝请战,等诏书下来了,我们就出去决战!
终于,司马懿等来了持节的辛毗,辛毗带来了皇帝曹睿的圣旨,就是不开战。
至此,司马懿的“千里请战”计划大获成功。这样既能最低限度守卫长安,又不至于和蜀军决战犯险,最关键的无论魏国利益受到何种损失,司马懿本人都不会在政治地位上丢分。
于是,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魏军就在军营里吃了睡,睡了吃。
而司马懿只需私下时不时在魏军将士面前表演一下自己如何忍辱负重,再摆出一幅积极作战的架势,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展现自己的英勇和顾全大局,提高自己在将士心中的地位。这些表演都为他以后夺权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