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之前,应该是我向大家道歉。原本预计10月19日的更新被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稿,导致今天才能发表。为此我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歉意。
医患关系是近些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医生没少挨揍,患者家属也没少拘留。在今天来看,这种病态的医患关系似乎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一个标签。甚至可以和在名胜古迹“到此一游”相媲美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中国式”医患关系阴魂不散,今儿我就给您好好分析分析。
几天前,北大医院的医生遭产妇家属暴打的事情火爆全网。比起产妇的丈夫打医生,他们的女儿--首都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也参与了这个暴力事件是让我震惊的。最后产妇的丈夫被刑事拘留,女儿被取保候审。虽然对这个孩子并没有什么过于严厉的处罚,但这样的“事迹”也应该断送了她想做一个教师的梦想。
这件事情中,郝医生被打完全是无辜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个医生,他很清楚对于高龄产妇是应该选择顺产还是刨腹产。而产妇家属的所作所为是完全应该被批判的。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如此,我们身边的患者总会是一种比医生还懂医术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就曾多次看到过儿童医院的医生不按照孩子父母在百度上查的偏方治疗而被暴打的新闻。而且抛开医生与患者的角色代入,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动辄挥起拳头做事那绝对是错误的。
而最最让我不理解的就是产妇的女儿,她是怎么想的。如果说父亲因为没有受到高等教育而采取了如此粗鲁的解决方法还有一丝能被人理解的理由。那么这个孩子的做法就是完全无法让人理解的。首都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首都北京的知名学府,学生的素质就是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首都师范大学每年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客观来说,不仅收入可观又是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而这样的学生如果步入社会,从事了教师的行业,对于她教的孩子们也拳打脚踢吗?
其实这里存在的问题,也是对于教师行业的关于教师资格审查的一个问题。我们选择老师,是应该选择专业程度高但毫无社会公德漠视法律的人,还是应当选择专业课与品德兼修的人呢?虽然我知道,想要同时在短时间完成两项考核的难度是十分大的。但也是教育部门应该重视的。
回到医患问题上,实际上有的时候也并不完全是患者的错。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当时我正在上初中二年级,陪我奶奶去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预约白内障手术。当时并不知道还要家属签字(我并未满18周岁)。我的职责仅仅是不让奶奶走丢。这时候那个主治医师跟我这样说:“你爸妈干什么吃的?叫一小屁孩就这么来了?“。
当时因为是个小孩儿,我可能并不能充分理解医生话里所抒发的情绪。现在再好好想想,这句话充满了鄙视与傲慢。因为我们家的家庭住址并不是某个知名的居委会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那种眼神充满了看不起。
当然我知道,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只是个个案。但这样医生的存在绝对不是个案,有些医生因为劳累过度难免会对患者的一些看似很幼稚的问题表示不耐烦。但劳累,不应该成为医生懈怠的理由。我们完全有理由理解医生,但同时也希望医生可以理解广大患者。就像公交车司机甩站不开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公交司机的劳累,但一切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理解的。公交司机甩站与医生对患者态度不好是同类问题,做不好本职工作的人,不配被别人理解。
我总是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在一系列医患问题上,先动手的患者家属会占有主要责任,但不是每次都是医生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我希望每个人在做事情之前都能好好考虑后果。医生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同时患者与患者家属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希望这种恶性事件会也来越少,也希望我们的法制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篇文章由《柯说》主编,刘柏柯创作,如有更多问题您可以选择博客下留言或者用以下方式联系我们进行沟通。(微信公众平台暂时不能评论)
微信公众平台:柯説
Twitter: @TheKeTalking (官方)@RealBokeLiu(主编)
Facebook:@TheKeTalking
新浪微博:柯说KeTalking(官方) 刘柏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