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元年冬,时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的那拉氏的父亲惠征,突染暴疾不治身亡。这犹如晴天霹雳,刹那间,一家人天旋地转。那拉氏上无兄长,下无弟弟,仅有一个13岁的妹妹,古人讲究叶落归根,寡母孤女只好将灵柩搬运到船上,从安徽北上回京安葬。
寡母孤女乘船北上,一路上哭哭啼啼、肝肠寸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说这天来到江苏清河县地界。清河县,是运河上一个繁华的商埠,它本名叫清江浦,又称淮阴。
没成想,运灵柩的船因为缺钱支付船家运费,在清河县内趴窝了,那拉氏想起了父亲的故交吴棠就在清河县当知县。于是,她叫管家到县衙门,找吴棠借300两银子。一会功夫,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之后还亲自上船祭拜,那拉氏寡母孤女三人都很感动,记住了恩人的雪中送炭。
没过多久,那拉氏被选入宫,当了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再后来,她又成了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权后,对吴棠的旧恩涌泉相报,将他从正四品的徐海道员,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吴棠从此平步青云,官至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成为一品大员。
这则小故事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我们暂且姑妄听之。但这则小故事,作者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慈禧快意恩仇、知恩图报的性情中人一面;二是吴棠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的君子风范。如果我们同时拥有了二者性格中的长处,在哪儿事业不能做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