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校长说:“教育不是张扬,教育是静的。”育人贵在静心,宁静方能致远。只有书才能让学生静下来,也只有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长起来。所以,缑校长一直关注师生阅读的推进,希望锦和的师生能在书的浸润中丰盈起来。
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都懂得。但是,真正的做起来却又是那样的迷茫。我很喜欢学生读书,也一直鼓励着他们阅读、写日记。然而,我们的收效甚微。有同事笑我“不务正业”,好好教自己的数学就行了,还瞎折腾着让学生看书、摘抄、日记这些框外活儿。但自己就是喜欢,更明白自己做的并不是“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因自己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又不能指导给孩子们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我们所做的也仅仅是看书而已。
假期里,不让学生做题啊预习什么的,我只要求他们读书。还略带强制性的要求他们写一定的读书摘抄。开始想着,不过是每天就写那么一小页,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重大任务。可是,到了收交作业时,问题就出来了。有“聪明”的学生,把本来就不厚的笔记本修的更薄了,字体不用说也比往日潇洒的多。能认真完成的仍然是那么几个学生。这让我苦恼困惑好一阵子。
今天听王老师的报告,让我豁然开朗。解决了我困于颈部的难题。是啊!还没有往前迈步时,任务已经到达,于谁都会不舒服不乐意接受的。没有一个轻松的阅读启程,心怎能静下来、书里怎能钻进去?还有,上周五的时候,刚跟学生说起班级共读的书目,一周的时间,先给他们一个阅读的范围,然后等着本周五阅读课的交流。其实,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开启交流。哎呀!这下好了,问题啊!哈哈!问题解决了所有难题。没有规定,没有约束,想着学生们也不会有抗拒的心理。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分享的欲望。有了光明,此刻,内心多了份儿轻松。
同时,也要检讨自己。平日里只是吆喝着,要求学生读啊读,至于能不能钻进去,有没有思考等这些问题,的确从来没有考虑过。虽然自己也读书,但只读自己喜欢或者必须读的书。就这样我们师生并行着前行,没有交集,自然也就没有心灵的碰撞。错误的认为读的多了,就会雁过留声的。最终还是事实打败了天真。庆幸,这次的遇见!
我不得不提及我的这位同学我的老乡,惊讶于她的蜕变,震惊于她的那份儿自信从容。在我的记忆力,她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甚至有点儿弱弱的灰姑娘。但,看见今天的她,气定神闲的站在我的面前,一言一语如口吐莲花般的轻松自如,曾经的模样已完全不见,那份知性美让我仰视!从她身上让我再次感到“书”的魅力、执着的神奇。嘿嘿!现在只能向她看齐、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