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天和”核心舱与“天宫”顺利对接以来,咱们国家自主运营的空间站先后进驻了两批航天员,2021年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太空年”。
就在我国航空事业取得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并非这一朝一夕,怎样开启下一代“航天人”的启蒙教育?
春秋时期的孔圣贤教导弟子要“见贤思齐”,兵法大家孙武说要“知己知彼”,可见,学习的一大途径是优质借鉴。
如今,我们何不效仿先贤的做法?从别国的航天科普读物中借鉴有用的知识,为我国的青少年拓展太空视野。
由俄罗斯两度登临国际空间站的生物学家谢尔盖·梁赞斯基根据亲身经历编著的《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我的国际空间站生活》是一本全景描述太空生活和工作细节的科普读物,获得过2020年俄罗斯“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文学纪念奖”。
作者谢尔盖·梁赞斯基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近一年时间。期间,他不仅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还将未点燃的索契冬奥会火炬带到太空传递,并拍摄了历史上首部外太空全景视频。因为这些光辉的履历,他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位创下多项太空“首秀”记录的宇航员,看一看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技能篇
1.宇航员有哪些体能训练?
通过书本上的两幅插图我们得知,谢尔盖·梁赞斯基不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太空中,都会保持每天跑会儿步的习惯。
锻炼的好处,一是可以保证宇航员们在进入太空前养成良好的作息,不会因为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而适应不了太空的局限与寂寞;二是保证了宇航员的肌肉在失重的太空中不至于发生快速萎缩。因此,每天锻炼两小时是国际空间站中生活的宇航员的必备功课。
不过,锻炼的方式并非只有跑步一种,俄罗斯的航天专家也建议多种类的运动交叉进行。所以,像谢尔盖·梁赞斯基这样有着升空任务的宇航员会让自己参与到游泳、滑雪、自行车、羽毛球、网球、足球、排球等多项运动中。
虽然说体能训练对宇航员来说十分重要,但在空间站的失重状态及有限空间中,很多地球上能进行的运动项目还是不得不取消,只留下了这样几种锻炼方式:踩自行车练功器,在类似跑步机的微型跑道上跑步,拉不受引力影响的弹簧拉力器。
过去常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为了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体能,为航天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宇航员们也要对自己的锻炼量严格要求呢!
2.空间站上如何获取水源?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不过,在远离地球的国际空间站上,如何获得用之不竭的水源呢?
除了用货运飞船进行一部分水资源运输以外,科学家还想到了两个办法:收集水蒸气、过滤尿液。
人体内有非常多的水分,到了体内外温差较大的地方,人的呼吸和说话就会带出部分水分。国际空间站上,由宇航员产生的这些水汽会被收集起来,经过滤变成工业用水。接着,一种叫“电子-VM”的系统会将这些工业用水转化成氧气及饮用水,循环供应给宇航员维持生命基本所需。
另外,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尿液中再生水系统,可以利用复杂的工艺将宇航员的尿液处理成饮用水。操作原理简单而言就是:
“把尿液与工业用水(前面提到)混合煮成蒸汽,再将其输送到旋转的蒸馏室中,让蒸汽冷却冷凝,然后水经过过滤系统就可以变成饮用水了。”
至于处理后剩余的盐和其他杂物,则由离开的飞船带回到地球再处理。
生活篇
1.空间站的宇航员能听到什么?
在观看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咋们全国老百姓都被“好奇宝宝”汤洪波玩签字笔的一幕给逗笑了。当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那里的一声一物都会刺激到我们的神经,我们不是用心观察就是在用心倾听。
那么,位于空间站的宇航员究竟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在谢尔盖·梁赞斯基的描述中,空间站上并不因为宇宙真空而失去声音的传播。为了供应适合宇航员生存的环境,空间站里有很多产生噪声的大型机械。这些机械日夜不停地工作,以至于宇航员们在入睡时必须佩戴防噪器或是降噪耳机。
书里提到,这种由大型机械发出的噪声和飞船起飞时超一百分贝的噪音相比,仅仅是弱了三十分贝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个登上空间站的宇航员,都是顶着巨大的鼓膜刺激开展工作和生活的。他们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称赞与学习。
2.日练一小时,绕地多少圈?
前面说过,宇航员“出差”太空同样要保持每日一定时间量的运动。于是,有好奇宝宝就问了谢尔盖·梁赞斯基一个问题:“您在空间站上锻炼一次能绕地球飞行多少圈?”
书本上,谢尔盖·梁赞斯基只用了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一个轨道圈是一个半小时,利用这些时间正好可以锻炼一次。”
也就是说,按地球时间来算,宇航员每天锻炼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而这一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间足以让空间站环绕地球一圈。
哇,这速度可真是太快了!
其实,在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将我们的航天员送入“天宫”空间站之后,我们也从咱们的航天英雄那里了解到了这一信息。
据“出差”的航天员介绍,我国的“天宫”空间站每隔1.5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圈,相当于一个地球日内能绕地15-16圈,目睹太阳升起15或16次。
以前有句流传很久的话叫“天上一天,人间十年”,现在想想,这话完全不对呀,明明是“人间一天,天上半个月”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光阴的流逝比我们感知的还要快。但正因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人抓住了飞逝的光阴,才让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大步流星的前进。
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势必要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中国航天会是一颗灿烂的晨星永挂天边。
通过阅读这本《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我的国际空间站生活》,新时代的孩子们能了解到更多太空知识。
尽管这不是我们航天员编写的内容,部分描述也对中国航天事业有失偏颇,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打开我们看太空的视野,激发我们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书本有大量作者本人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作为配图)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一本书里头看到自己理想的火炬,同时,理性地鉴别其中被情感扭曲的内容,相信,他们能在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成为中国航天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