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咪蒙旗下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乍一看,又是一篇一夜刷爆朋友圈的爆款文。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咪蒙微信公众号的关停,咪蒙的微博也不再运行。
人们已经彻彻底底的厌倦了咪蒙的招数。
咪蒙已经是写公众号文章的老手,她和她旗下的公众号已经完全掌握了公众号文章的写法。她的文章,从标题一直到结尾,都充满了赤裸裸的巧言令色。歪曲事实,消费死者,而且擅长用语言制造泪点。
不仅仅是咪蒙,现如今很多的公众号都出现这样的现象,混乱不堪。好不容易找到几股清流,却被埋没。
那么是不是真的像很多人说的:文学已死?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几乎所有的公众号都在迎合潮流,有资格征稿的公众号在征稿的条件中都有这么一条:标题引人入胜。假如今天发生了一件事,那么当天一定有编辑赶出稿子来,第二天,你会发现那么多的公众号全部都是一个内容。
在现在的文学范畴里,主流文学只占很小一块地,似乎已经很少有人还看主流文学。写作者也不想走主流文学的道路,因为太难走。主流文学之路一向难走,很多人不愿意迈向这条路,觉得写个书评影评就能得到不少酬劳,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文学梦又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样的现象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一条比较好走的的道路又能的到不少的报酬,很多人都愿意这样做。生而为人,本就艰难,生活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上,本来就要先养活自己,其次才能谈梦想。
只是,夸大及莫须有的成分着实可以剔除,因为,这是对一篇文章最大的污染。
艺术是否具有巧言令色的成分?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我是在借用已逝作家林奕含的话。林奕含生前的采访视频提出了这样一个终极问题:艺术是否具有巧言令色的成分?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但我不能自欺欺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林奕含走了,她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写的是诱奸,是诱奸没错。诱奸谁都能看得到,如果看不到,那就是罪恶本身或者罪恶的帮凶。
可是思琪为什么会被诱奸?思琪从小就喜欢中文,而诱奸她的正是她的国文老师李国华。林奕含在这本书中提到:联想、象征、隐喻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她觉得语言修辞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但是她能做的却也只有写,不断的写,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离我们而去。
她是悲哀的,是绝望的,对文学的悲哀大过对诱奸的悲哀,她对她学了二十多年的中文感到绝望。在她心中,中文是神圣的、美好的,可是居然成了李国华手中诱奸小女孩的武器。
陈希米老师在散文《三月雪》中,她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做是一部对文学(语言)的控诉书。林奕含生前的影像也证明了她的结论,林奕含说:“一个学中文的人,怎么可以背叛浩浩汤汤五千年的传统?”李国华将传统拿在手中,熟练运用。
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文学已死?
主流文学作家蒋峰曾说:“我不知道我下一部作品能不能写的过博尔赫斯,他站得再高也没挡着我的路,再说,就算写不过,就算一万个写作者才能顶一个博尔赫斯,我起码可以为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白骨贡献一个单位,不要那么怀疑的看着我,我没粉饰自己,总要有人做白骨。
”凡是人,都会有虚荣之心。人好虚荣,天性使然。所以蒋峰说:我会一直写作,以等待荣光的到来。每个人写作,都会想得到肯定,都会想火,想靠写字赚钱。
只是,写作者最应该具备的也是最开始写作就应该知道的,是对文学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管写的好或者不好,永远要记住的是文字是会被传播出去的,它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所以请温柔待它就如同待你自己一样好。
我不相信文学会死,我不相信我的梦想是一个死胡同。还有很多的主流文学作家正在奋斗在路上,即使他们知道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他们还是在勇敢的前进,为自己的梦想在做着努力和贡献。
艺术具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但是文学永远不会死。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今年3月份写的,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