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羊紫
读书丨观影丨写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爱就是放下恐惧》作者杰拉尔德·G.扬波尔斯基,是美国心理治疗、健康及教育领域的权威,他开创了“心态疗愈法”,帮助绝症儿童和成人穿越疾病和家庭关系的种种挑战。
“心态疗愈法”最基本的概念是:让我们伤心难过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只要努力专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就能疗愈自己。
本书在自我疗愈的道路上,给予众多读者正确的启发,看透生命的本质,迎接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力量。
今天我们分享书中“心态疗愈法”的3 个重点内容:爱的法则、宽恕、活在当在。
01
爱的法则
施与受是同一回事,这是爱的法则。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爱;我们给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我们付出了,也从对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们就会爱那个人,如果得不到呢?就会恨对方。这种“想要得到什么”的动机导致了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其实这是在交换有条件的爱,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
真正的付出,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付出,完全没有想要从别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也不想改变对方,付出的动机,决定了我们的内心是痛苦沮丧还是平和喜乐。
作者的朋友热衷于慈善事业。每次只要和朋友在一起,他就能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力量,他也想达到那种境界。
有一次,他想跟着朋友去外地做慈善,朋友说:你想要达到内在的平和,如果你算算来回的费用,然后把这些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许可以学到更多。
原来,最适合付出的时刻永远是当下,不是稍后,而不带任何期望或者条件的付出,会让人立即拥有内心的和平。我们所给的一切,其实都是给我们自己的。
02
宽恕
宽恕是幸福的关键,唯有开始宽恕,才能获得内心平和。宽恕,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包容那些你不喜欢的行为,而是纠正了我们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的这一错误行为。
比如说,我们借钱给好朋友,对方却迟迟不肯还。如果你特别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了,实在要不回,我们就要宽恕自己。宽恕不代表我们认同对方不守信用行为,主要是我们决定要快乐,我们要改变认知,我们要放下责难和抱怨,我们要停止伤害自己。
如何能很好的做到宽恕,有一个小方法: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爱是唯一的真相。我们要主动选择感受爱、发现爱、付出爱,不要选择感受恐惧、发现错误、赶跑爱的人。当你每次生气、抱怨时,就在心里想象自己拿着一个垃圾袋,把那些负面的情绪统统丢进垃圾袋里,然后埋起来。
03
活在当下
世界上只有两种情绪:爱和恐惧。爱是我们的天性,恐惧是我们心智的产物。
作者在医院实习时,他很害怕自己会染上病,怕得要命。
有一次,送来一个急救病人,病人不但有肺结核,还是个肝硬化患者。当时病人的情况很危险,作者为病人做心脏按压,用抽吸机把她喉咙里的血抽掉,但给氧机半天没有作用,情况非常危急,于是作者给病人做了人工呼吸。
回到休息室,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满身是血,作者突然发现,刚刚在急救时,他一点也不害怕。
原来,当我们全神贯注地付出时,根本感觉不到害怕,那一刻是活在了最真实的当下。
爱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内心珍贵的情感与积攒,爱是放下心中恐惧的一瞬。活在当下,当你用充满爱的心态迎接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你意想不到的色彩。
04
总结一下,当你相信爱,选择宽恕,用心地活在当下,自己选择感受到的是平和还是冲突,做好自己心态的主人,你就能够明白,爱是极其珍贵之物,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最珍贵之物给予他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哦。
参考书目:《爱就是放下恐惧》杰拉尔德·G.扬波尔斯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