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献血都是无偿的。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贫穷的国家。
这种现象,显然和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没有了交易,人们无偿献血的动机何在呢?
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个现象做出解释:
.首先,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信息的非对称性。就是说,有些信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就献血而言,我是不是有乙肝、艾滋病,不适合献血;是不是为了更多报酬,喝了生理盐水,这些血液中心并不清楚。不合格的血液,可能给受血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次,献血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行为。献血是为了拯救生命,献血者虽然得不到物质的奖励,但会得到精神和道德上的满足。如果是有偿献血,那么人们高尚的利他动机,就会被抑制,混同于卖血。这样,就可能压制无偿献血者的道德感,打击他们献血的积极性,人道主义的风尚就得不到弘扬。
第三,从成本的角度看。无偿献血者如果感觉自己的血液质量不高,就可能在某个时段不去献血。而如果是有偿献血,血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血液检测就成为必备的程序,而检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有偿和无偿的现实较量中,无偿献血最终胜出,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那么,无偿献血是不是也存在什么不足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献血的人数少,可能会出现供应的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营造舆论氛围,激励人们高尚的动机。每当出现重大事故,血库告急的时候,都会有众多的普通市民踊跃献血,以致很快供过于求,就是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典型表现。二是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让献血者既满足了自己高尚的利他动机,又能得到现实的益处。比如,献血者的家人在需要输血时,有优先的权利,就是一种良性的回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