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我们做父母可以有勇气和能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胜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胜于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关注孩子的幸福胜于关注孩子的成功,那不仅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更广阔的未来。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1、有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认知。2、心持善念,相信爱。有爱和分享的能力。3、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4、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懂得恰当的表达方式。5、谦和友爱,有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6、一定的挫折承受力。7、独立思考的能力。8、能够接纳环境,同时勇于做自己。
箴言感悟: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谈到: 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培养一个高分低能儿更重要。
智库箴言感悟:想要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就要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她究竟需要什么,她如何能够开心专注的做事。就像我的女儿,在班里同学都在报各种学习班的时候,她去参加了曲棍球队,每周四天都在下午放学后参加训练,奔跑在绿茵场上。有朋友觉得我是在浪费时间,孩子整天玩这个,现在升学状况这么严峻,可是真放心呀。可是女儿喜欢呀,她为了能参加训练,参加比赛,把自己的学习计划的特别好。从来没有因为训练耽误作业,并且学习成绩优良,内心非常的开心幸福,身体也是练的棒棒的。有时想如果当时我阻挠了孩子去做她喜欢的事情,那么孩子会成什么样子我不得而知。成绩好固然重要,可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体魄更重要,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事情不是考入名牌大学,不是做出什么斐然成就,而是孩子拥有幸福和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终其一生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这就是美好的人生,这才是我们的终身该为孩子考虑的事。
在接待咨询的学生中,几乎百分九十多的存在父母对其心理健康的忽视,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家长会说孩子事多,不想那么多就行了;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下降,家长就说肯定没好好学;孩子跟同学出现矛盾很难过,家长就说高中了管那么多干嘛,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就行了等等。家长总是用自己认为的真理来否定孩子的各种感受,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受,导致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孩子处在学习阶段,学习非常重要,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力,是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只有多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各种优秀品质的养成,才能养育出幸福快乐有美好未来的孩子。
学习感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经认识到了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当我不再关注女儿考试成绩的时候,反而让她拥有了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箴言中说的,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懂得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条,我引导孩子还不到位。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希望能给女儿正确引导。期待各位老师的分享。感恩我的人生路上有您们的指引
学习感悟: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家长,怕如果我不纠正孩子他就会错下去。小时候小错,大了以后就大❌。一想到这里就害怕。所以我们就开始了!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我最近听到一个案例:有一位女性,他喝老公离婚,女儿不想理她!他在与心理医生聊的时候,医生发现,这位女士的童年有一位及其暴力的妈妈!总是遇到问题狠狠的打她。她恨她得妈妈。恨之入骨!她觉得没有爱,没有安全感。她也没有学会如何与她的老公和孩子相处。心理医生帮助她分析以后发现。在这位女士生活的乡下,地貌地势很危险️她的表哥表姐还有其他的小朋友出现意外死掉的太多了!这位女士的妈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保护女儿,她太害怕失去她了!采用了一种极端的保护方式!导致这位女士没有办法安全感。没有幸福可言!这样的生活“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