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之管理精神控制悖论》

自我控制是情绪健康和幸福的基础,因此我们都在努力提升对自身情感和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经常令我们感到后悔的很多事情,都与自我控制的丧失有关,尤其是在其他人面前的失控。那些面对不确定性时,依然能够消除忧虑,或者能够坦然面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不因此而陷入气馁、内疚或失败情绪的人才更令我们钦佩。
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成千上万的想法、图像、感知和记忆,我们必须能够将注意力专注在重要的想法上,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想法,才能够确保正常生活,但这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自控能力。人类大脑前额叶皮层具备区分重要和不重要想法的功能,由于大多数人的心理自控能力并不完美,因此我们往往会过于关注无关紧要的想法,或陷人无益甚至有害的思维方式,比如反刍思维。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白熊实验:讲的是当人们被要求再两分钟内不要想白熊时,反而会导致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分钟内想到白熊的次数增多。实验结论告诉我们:越控制不去想那些消极的想法,反而越会适得其反,想的更多。导致我们更加沮丧、焦虑、内疚和气馁。最后随着这些消极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我们的情绪问题会更加严重。

你可能会说:既然越控制越会想,那直接放弃,告诉自己别管它,想点开心的事不就好了。但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天生就会更关注情绪化的想法,试图不去想也会耗费大量的精神控制力。同时那些消极的想法也就是反刍思维,往往涉及的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与其他事情相比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策略,来更好的因对反刍思维,比如常用的有:

  • 正念: 每当我们回忆起过去犯下的严重错误时,让该事件的记忆在意识中进进出出,不做任何判断,也不试图控制它。
  • 转移关注:当我们陷入一段糟糕经历的思绪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更吸引人的想法、记忆或其他活动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