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第39天。
老,与“考”本义基本一样,估计就是一个字,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分化成两个了,老专指时间长的(包括年龄大的),考指考察考验等,但“考”保留了一个“父亲”的意思,却更多的是用来指已经去世的父亲,墓碑上常有“显考”或“先考”的字样。
“老”、“考”与“孝”也有相似之处,拐棍儿变成了“子”,则是一副敬老扶老图。
毛,本义就是扎扎煞煞的动物的毛,看上去不光滑,所以就有了毛毛躁躁、毛手毛脚等意思。
毳,cuì,指的是动物和人的细毛,爷称为“毫毛”。医学上专门有“毳毛”一词,指人体表面除头发、阴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细毛,俗称“寒毛”。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代人体传递冷热寒暑的细腻感觉。《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用玉净瓶里杨柳枝的叶子变成了三根救命毫毛,送给了悟空。
尸,象一个侧坐的人,《画说汉字》解释为“古代祭祀时为死者受祭的人”,而《说文解字注》解释为“陈列”,“至于在床曰屍”,也就是表示“尸体”的原本是“屍”。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认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所以我倾向于指祭祀的神像。
同时,“尸”又象人卧的形状,加作为标识的“乙”变成“尺”,故“尺”从尸从乙。周朝时的长度单位如寸、咫、尺、仞、寻、常,皆以人之体为法。现在中医把脉用的“寸”还是用“同身寸法”,一寸相当于人的拇指宽度或者中指节长度(适用于不同部位)。我的中指节差不多三厘米,10寸大概30厘米,和现在“尺”的长度(1/3米)差不多。我记得小时候俺娘和婶子大娘们做衣服时用“巴掌”和“指”衡量布的大小,她们说的是做“几巴掌零几指”的衣服。人类的智慧啊!
尾,就是动物的尾巴,象形字。有意思的是“尾”里面的“毛”外面的线条方向是向下的,而“毛”本字里的线条是向上的。
履,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本义是践踏;后来也用“屦”称鞋子,如郑人买履的故事;而用“鞋”表示鞋是唐以后的事了,从“革”的偏旁来看,应该是源于游牧民族皮制鞋靴。现在多用于指履行之意。
舟,就是一叶扁舟,呵呵。回头再看“履”,发现右边下面的是脚,上面竟然是“舟”,原来“履”是脚上的象船一样的东西啊!哈哈,果然我们天天都在脚踩两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