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创新》成为第一的终极战略18。
发现认知世界与发现真实世界。
认知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客观世界,认知是心理活动,包含形成概念、感知、记忆、想象、判断等,这个功能也在不断组合调整并会改变个体认识活动的方向。
人们知道“认知”的威力,有一本书叫做《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法国心理学家勒庞代表作,首版于1895年,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被翻译成近20种不同语言版本。之所以提到这本书,是因为大众的认知模式在受到某种影响之后会改变活动方向。
1956年,哈佛大学米勒教授发表一篇论文,验证了人脑信息加工的局限性:人脑存储有限,对同类信息的整理加工存储的能力是7±2个,这篇论文叫《神奇的数字7±2》,轰动一时,影响至今。论文第一次揭示人类大脑的有限性模式,颠覆人们之前普通认为人类大脑可以存储更多甚至无限信息的错误。于是,用7±2的数字模式实验于一些领域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正确。
1963年,定位之父里斯先生将米勒教授的《神奇的数字》这一心智模式成果引入商业领域,也是第一次揭示了认知与事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你知道世界7大高峰吗?
你知道七大牙膏品牌吗?
你能说出七种矿泉水的品牌吗?
你心目中的最高建筑是哪七个呢?
......
由此,定位理论提出了一个数一数二的概念,直至经典一问“品类第一”如何让你的品牌进入顾客心智?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一个牙膏品牌高露洁。
世界第一款矿泉水品牌宝赛客。
全球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
同样,你可以问七大豪华酒店、七大旅游胜地等等深挖不止的问题。
认知模式决定了思维格式以及结果,定位理论发现了这个认知模式并围绕着认知不断著书立说,来探寻认知背后的商业真相。1969年,与里斯一起的合伙人特劳特先生发表定位文章,核心价值指出,商业竞争中以认知为事实,而不是其他。爆发一场商界持续关注的认知之战,结果,里斯和特劳特的认知决定事实预言成功,定位理论一战成名,此后数战连胜,从此名扬天下。
定位理论诞生几十年里,认知心理学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分别是:赫伯特·西蒙、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他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打开了认知世界。
西蒙认为人类行为的有限性特征,根本原因只有部分心理是理性的。
卡尼曼指出,人类的大脑有五十多种的认知偏差,且大脑有二个思考系统,一个是快思(直觉),一个是慢思(理智)。
塞勒认为现实中个人往往依靠直觉来解决问题,即使屡教不改也一如既往。
半个多世纪以来,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清晰、深远的“认知世界”,那就是现实中的事实,就是每个人的认知构建而成的。
举例说明,中国最好的白酒是哪个品牌?毫无疑问是茅台,根本原因是最贵,而最贵的认知会影响人的判断。
上世纪六十年代,里斯先生根据认知世界提出了定位史上一个著名论断“心智是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这不仅极富洞见,更是直指商业本质,基于这一判断,里斯特劳特后来成书一本《商战》,提出四种商战竞争的打法,核心价值也是围绕消费者的心智来展开的。心智是品牌竞争的终极战场,更是品类竞争的终极战场,那么品类创新一开始就要利用心智模式这一特征,在消费者认知里建立一种新的组合,形成一个新品类的过程。所以,品类创新胜在了解“心智”而创新,不了解“心智”创新,则品类创新难成大器。因为不符合心智规律的创新,在无限的信息里很容易被过滤掉,难以被存储,更难以在心智中扎根。
乔布斯、马斯克的商业天才难以企及,但心智模式的了解以及品类创新的核心价值如果弄懂了,在一个品类里成为第一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