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10《自己培养自己》第三部分 讲述与演说 P105~140
今天陪孩子追二次元,几百米的长队,前前后后的各种coser,让我对这个人群这份喜好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存在即合理…… 孩子已经进场去看她的《时光代理人》音乐会。我,找个咖啡馆,看书 梳理……
第三部分《讲述与演说》收录了李老师五篇公开演讲或者说讲述。
一.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
这一篇,应“正道语文”关于“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的交流。李老师关于人文素养的理解: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
1.情感与理想:情感,是对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情感;理想,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卓越的“我”。
2.风骨与良知:风骨,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就是不被世俗的风气左右;良知,就是随时想着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孩子的一切,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3.视野与思考:专业视野,关注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人文视野;伴随着思考的阅读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学好语文的三点:多读、多写、多背,在不断熏陶、感染、领悟中形成对语言的敏感。
4.学识与胸襟: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胸襟:我们一定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高度看人生!
二.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这一篇是李老师给武侯实验中学附小老师们讲故事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李老师关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思想的主旨: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李老师说:我们为孩子付出爱,会幸福。这种爱也成就了我们自己高尚的人格。专业能力是我们专业幸福的重要来源。只有爱而没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真正获得教育幸福的。
是的,作为一名老师,不但要心中有爱,更要有爱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书写充满人性的温馨故事。
三.教育,请给人以心灵的自由
这一篇是李老师2015年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的演讲。李老师从胡小鸥的成长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天才级的学生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但是教育可以给他一片土壤,包括空气、水分、阳光,包括他们需要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任何天才的孩子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其天才才有意义。)
1.创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重要,因为它是宏观的,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
2.教师应该是精神自由的人。教师应当具备现代知识分子拥有的天然使命感和批判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
3.给学生以舒展的心灵。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4.给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帮助每个儿童找到他自己的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尊重个性,培养共性。萨科齐认为儿童应当成为“自由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
四.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
这一篇是2016年李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就是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超越自己,最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现在的你都不敢相信的那个“自己”。怎么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自己”呢?李老师指出:要有学问,要多读书,要能吃苦。李老师的这个观点,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学生,老师,还是……
五.“人”是学校文化的主角
这一篇是李老师2016年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的演讲。主旨如题所示。李老师的观点:比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快乐与成长;比学校品牌更珍贵的,是教师的尊严与幸福。以李老师为核心的团队所创设的校园文化以“人”——“老师、学生”为主角。让每个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快乐感、尊严感、价值感。“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尊重孩子,不是口号,是细节”“让老师智慧成为学校的丰碑”“把学生的名字刻入学校的历史” 每一句话背后都是一个 温馨 的故事……
这一部分,演说思想与行为~~ “不必用堆砌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给学校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每一句话都直抵心灵深处……读完,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