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与小说
陈振昌
今日读报,读到发在河源日报上朱宏球老师的一篇文章《快递式探亲》,不错,是一篇有生活发现的好随笔。这个“快递式探亲”己经有好长一段日子了,大家都不满意,都心里不是滋味,这种探亲,是一种应付,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走过场,像完成什么任务的把戏。根本就不是彼此都需要的味道,更谈不上我们渴望的温情。作品反映了科技发达给我们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副面的苦涩与无奈,工作的高速运转与休闲的矛盾对立。
有文友说,这是一篇不错的小小说。
我以为,她不是一篇小小说。她就是一篇随笔。因为作为小说的文体的要素,她缺故事情节,更没有塑造出人物形象来。现在,我想就作品思想的一闪念与小说的关系说一说。
有了一闪念,可以把她它看作是作品的思想与内涵。也可以是常说的灵感。可怎么去体现呢?作为小说,可以围绕这个轴心去设计故事情节细节,让这个人物的通过行为语言心理去体现中心意思。比如:
年关到了(典型环境)。
在外地工作的长子回来探我了(我即
母亲,用第一人称):
接着在外地打工的二儿子回来了;
又接着,小妹回来了:
又接着,我妹妹带着孙子来了:
又接着,俩个外孙女来了。
……
他们的探望,有个共性:来去匆匆。有的时间长一点,有的短一点。但都走了。不同的是,要走的原因各不相同。表现也不尽同。
最后,暮色降临,快递员来的,是送来远在北京工作的弟弟的年货包裹。
母亲很无奈,很惆怅,央求快递(外人)多坐会儿。快递答应了,但也不能久坐,他还有快递没送完。
结尾:母亲触景生情,喟然感叹:这不都是快递式的探望吗?
如何?应该写成小说好点。
匆匆。不一定对。供讨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