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踏进教育行业的人都会看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这一本书,我没有将后记看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想用作者的评价来定义这一本书,里面的孩子的往后的成就不是我关注的,只单纯地阅读里面的故事,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给教师重新下定义。
遇见校长小林宗作,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育方式的独特,言传身教。他是创新的,用电车做教室,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课程;是贴心的,为残疾的孩子设计专门的运动,让他们穿最差的衣服,孩子玩得尽心,妈妈也不用担心;是用心的,午饭后的说说看,鼓励发言,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孩子扮演怪物、寻找怪物,锻炼胆量。越害怕,越尝试。可能这是一个永恒的理念,亘古不变。他的世界,没有歧视、嘲讽,满满的爱心、体贴。“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这是我牢记的一句话。遇见他,该是多幸运。如果世上的孩子都能遇到这样的育人者,那他的一生是幸运的,希望我也能不忘初心,做个育人者,而不是教书匠。教师,是谋生的手段,一时半会无法解决,希望仍然捧着一颗育人的心出现在那三尺讲台之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们会怎样看待那些分不清韭菜跟小麦,不知道水稻是怎样长出来的孩子,娇生惯养,不可思议,还是贴上城里人的标签,或是灌输读书没用的思想?校长小林一宗的教学方法,既纸上得来,也绝知此事要躬行,旱田老师教孩子们与种庄稼相关的事就是一个例子,不是纸上谈兵,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家长,如果将对孩子的那份敏感度降低一点,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多参加野炊什么的,我想他们也不至于分不清韭菜跟小麦,因为新鲜,还能让他们兴趣满满,自己动手,体会妈妈的辛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校长小林宗作想让孩子们学会的道理吧。
请问你有free style吗?
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校长的风格,不会将时间锁死,没有规规矩矩的条条框框,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出发,我想,书呆子这个名词可能也不会被创造。多点耐心,终究是好的,为人师表,还是不要扼杀孩子的求知欲。
我们都渴望和平的环境
战争很坏,校长很好,校长的家人也不错。校长夫人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校长女儿的乖巧贴心,电车起火时,校长与儿子的对话,下一次我们再办什么样的学校。满满的爱,满满的幸福。
愿你我都是幸福的小豆豆
关于小豆豆,无疑是幸福的。打心眼里疼爱她的家人,维护她的自尊心,尊重她的意愿。遇到尊重她、不嫌弃她的耐心校长。她是快乐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其实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该有这样的一个童年。
本以为是一本励志的书籍,讲述残疾孩子的故事,却是一本讲述教育的典例。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换一种方式,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孩子,继续自己的兴趣,获得求生的本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不赖。
能遇见校长小林宗作,很幸运,能做下一个校长小林宗作,很了不起。而我,词不达意,在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