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刚葫芦妈
看蒋勋谈孤独,让我联想到一种对比,就是本科生到博士生面对同一个论文题目所展现的不同高度。
题目:论怎样追到美女
本科生:
1、先打听美女的微信。
2、没事嘘寒问暖。
3、在找到美女寂寞无聊时,约其吃饭看电影。
4、如果美女没有男朋友可以表白心迹。
5、抱得美人归
研究生:
1、查看中外追美女秘籍,借鉴其优秀案例。
2、分析追美女秘籍中的优劣,找出适合自己的套路。
3、按套路实施追求计划。
4、抱得美人归。
5、总结经验普及各界人士。
博士:
1、分析中外美女差异及美女是如何产生的。
2、针对此美女分析美女类型、性格特点。3、按其特点查阅中外典籍针对此美女制定一系列攻略。
4、每种攻略试实行,若失败查找原因,直到成功。
5、将成功变成秘籍推广至各界人士。
6、申请追美女专利,发表国际论文。
7、此追美女秘籍将产生多少社会价值,避免多少单身汉的产生,为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对于孤独这个话题,如果让我写,我想我只能写到本科生的高度,而蒋勋老师却写出了博士的高度。
针对里面的不少理论,我都有自己理解的,从读书到领悟再到思考,我想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那就讲讲我从书中思考到的和我所理解的情欲孤独:
1、蒋勋在《孤独六讲》序言部分引用的神话故事,耐人寻味,也以此揭开讨论情欲孤独的话题。
远古时代,人类不是现在的男性和女性,而是有三种人,纯阴性、纯阳性和阴阳性。后来因为人类得罪了神,被神惩罚,神把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因此现在的人类都是不完全的,每一个被劈开的人都在努力的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目前,一些欧洲的国家已经将同性恋列为合法,例如德国是欧洲第14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其他国家还有丹麦、挪威和瑞典等等。
虽然,蒋勋并为在此探讨关于同性恋的问题,而是把话题引至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孤独就产生了,这大概是他对情欲孤独产生原因的阐述。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难道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就不会感到孤独了么?我认为孤独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个体排他性,就是说每个人肉体的感知仅属于单一的个体,不可与他人分享,则孤独就由此产生了。
记得电影《蓝血人》中有一片段,他们星球的人可以通过前额相抵,也就是咱们平时的碰头的动作,感知对方的一切,包括所经历的一切及自身感受。我想人类只有达到了这个能力,才能消灭孤独,其余所有手段都徒劳无功。
2、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
书中阐述怀疑是产生孤独感的源头,我想与其说是怀疑不如说是思考,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或者学会思考的时候,他的孤独感也就产生了。
思考是人成长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一种表现。喜欢思考的人一般都会是智者,而深度思考的人不是哲人就是精神人。
生活中需要思考,但是我认为过犹不及,适可而止是智者的选择,有一句话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从基督徒的角度上,思考是在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而这些都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上帝的道路则是高远的,圣经中说“你的道路高于我的道路,你的眼光必高于我的眼光。”
3、我们活着真的有价值么?若生命没有意义,你还活么?
从孤独考虑到人的生死,从生死考虑到人生命的意义,生命真的有意义么?这个话题令我思索良久~
最后,我的答案竟然也于蒋勋先生有殊途同归之感,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是不同的,而人生的过程就是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找到与没有找到的人又有何区别,这些都没有定论,唯一有定论的就是寻找的方法,一定要自己去寻找,与生死一样别人代替不了。
4、我要说的是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孤独并非寂寞,寂寞会发慌,而孤独时则是饱满的,孤独是一种福气,书中引论了很多名人、甚至讲到艺术都需要孤独的存在才能令其升华。
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越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就越想去碰触人。
害怕孤独,我承认我也有过害怕孤独的时候,一个人的时间里,到底是个体上的孤单还是精神上的孤独,或者是两者都有,而又相互影响,我不得而知。
现在是一个越来越孤独的社会,别看我们的通信越来越发达、交通的速度越来越快、聚会的机会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孤独。
5、寻找情欲孤独的宣泄口:情绪是会转换的。
书中用了一些篇幅讲述情欲是可以转化的。可是这部分我并没能理解,怎样才能使情欲转化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只有一个办法,转化低级的情欲就是拼命运动加节食,都说饱暖思淫欲,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其他有效转化情欲的办法暂时我还没找到。
不过我想既然蒋勋先生用这么大篇幅去讲述这个情欲转化的问题,就定是可以实施的,大概也是因人而异。
那么,如果情欲真的可以转化,是不是可以通过寻找和研究这种转化来解决无性婚姻的问题,这是个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6、让我们每个人学会与孤独相处
书中提出了一种状态令我深思良久,如果在没有声音的状态下,你可以安静多久?没有电话、传真、没有电视、收音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当然也没有手机,你可以怡然自得么?
换句话说,你会与自己独处么?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自己独处是孤独的最高境界,都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只有在绝对的安静下,你才能与自我觉知对话,这种对话是神圣的。这种对话,我有过,可是在群体范围中内,我并不敢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