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著有《天地有大美》、《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今宵酒醒何处》、《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谈文学》。
我第一次接触到蒋勋是在一本精装版的册子里——论美学的本质。那次领略到了作者文字之美同时也对大师的诸多看法产生了共鸣,读他的文字就是一种享受,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他的文字中,我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我触摸到了一些关乎生命本质问题的看法。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它的现实价值——给予了我莫大的底气,无论是对未来的生活还是对自己的生命。
内容简介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多个角度阐释了人类一直以来害怕却又无处不在的孤独含义。
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在情欲孤独、语言孤独、伦理孤独这三个章节。这和我自身的亲身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情欲、思维、伦理的孤独或多或少自己都曾有过体验,因此在感性上很容易产生共鸣。而对革命孤独、暴力孤独、伦理孤独这三个章节,因为自己不曾有过切身的深刻体会,只能在头脑上有种认识,很难产生那种发自肺腑的认同、共鸣感,当然也会觉得他说的很好!
人生而孤独,诚如柏拉图的预言,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尽管不同的哲学、文化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但孤独绝对是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命题。因此这本书,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尊重孤独,给予孤独、完成孤独,
情欲孤独
寻找情欲的突破口
情欲的孤独是自我意识觉醒以后必然首要面临的命题。少时的这种孤独必然也只能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会转化。男生会通过看武侠、玄幻类的小说;女生则会看琼瑶的小说。这也是过去的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自己那么多的同学都曾有一宿宿不睡觉
而去看小说的偏执。我曾以为,我在语文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现实世界不像他们小时候以为的那样,他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地球离了谁都要转的事实,所以转向小说里寻求这种所谓的感觉。
但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更好的解释。这是一种自我意识觉醒以后,情欲的转换。《诗经》、《大学》这些传统经典和青春的对话太少了,甚至没有情欲孤独的存在,那么处在这种文化下的青少年只得诉诸于武侠小说。从一本本的小说中一点点摸索自己的人生。
情欲的发泄也可以很容易,黄色小说、照片都可以轻易解决生理上的冲动,但孤独感却依旧在。 这个转化过程可以是很精彩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欲也是人类所有行为和心理的三种动基本力之一,如果能够凭借到这股力量,相信是可以帮助到我们行有所成的。
语言孤独
何谓语言孤独?
语言孤独产生于一个没有丝毫颠覆可能性的正统文化下,而这个正统文化必然僵死,一个有入有出的文化结构,才能让语言有思辨的能力。
语言一开始是为了表达思想,你看小孩子呀呀学语时,他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是那么的困难,这是先有内容才有语言的形式。可现在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还要有思想!在我的家乡,熟人之间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互相问对方 吃了没?即使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会问上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个时候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形式。语言本身就没有绝对的意义,他必须放到一个情景里去解读,而所有对语言的依赖都会变成语言的障碍。而我和同学一起走在校园里时,为了打破沉默,往往都会依赖语言,谈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像这样不是很有意义的语言,实际上充满了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分。语言就这样被我推到了这个尴尬的角色。导致了语言和思想的分离,于是就只剩下了声音,而这些声音又是无法在我们生命中产生意义的!就像以前早晨跑完步宣誓的内容,因为模式化和语言和思想分离之后,每天都要念的誓词,如今却想不起来了。
所以我们需要颠覆,使语言不僵化、不死亡。而最后的文学常常会运用语言的颠覆性。例如你问我什么是佛法大义,我说吃茶去,表面上说的与问的无关,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颠覆性的答案。因为这个回答将问题拉到了地面,使能回到自身去思考佛法是什么语言又是什么。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这便是语言的孤独!
我也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都是羞于见人的,所以他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角色而改变!
伦理孤独
何为伦理孤独?
当我们在谈孤独感时,就必须重新思考这些我们自己很熟悉的伦理规范。
儒家定义的伦理是一种外在形式,是前述那种你只能找一次,不对就不能再找的东西,而不是你内心深处最荒凉的孤独感。你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儒家文化里,在传统文化的亲子教养里是没有孤独感立足之地的。一方面表现在,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因为儒家教育里从来没有告诉过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对它恐惧不安,愈加逃离,却追的越紧。当这种群体文化到达一定阶段时,每个人都不敢和别人不一样,都追求一样的东西时,人性便收到了最大的压抑。于是历史上产生了竹林七贤,用他们的特立独行来对抗这种伦理规范下的孤独。不可否认,儒学在积极、正向的一面,但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容忍多元性的,每个人在其中都可活出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对一个社会来说,做到这样很难,但我们每个人应尽力彰显。
在儒家文化中,以爱,关心,或是忠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是不允许有相对的讨论与怀疑的,而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而在我们第一次发出,我从哪里来的声音时,得到的却大多是大人们玩笑似的回答。于是在哪个时候,我们第一次在父母之间产生了孤独的感觉。这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而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里都有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不理解,也不愿的去理解。孤独感往往就是我们自我意识觉醒后的第一个觉知。
思维孤独
或许有一天你鼓起勇气,把心中的一切和盘托出,结果只落得让别人看笑话,因为他们压根儿不懂你在说什么,你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觉得事情那么重要,说着说着,几乎要哭了出来。我想普天下最糟的事,莫过于怀着满腔心事与秘'密,却非无人可诉,而是没有人听得懂!这便是思维的孤独!
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王,每个人都走在自己朝圣的路上,每个人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却未必能够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有时候以为你找到了,有时候你以为你永远也找不到,一旦你觉的孤独,你便开始寻找,而这便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孤独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命题,因此当读到关于孤独的文字时,我们都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因为我们都曾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困惑与感受。而蒋勋大师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将这种感受描述出来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文字!
以前每当我情绪陷入低谷的时候,都会读他的文字,也许下一次应该试着描述一下自己那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