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种人所具有的亲缘之间情感关系。人们不称呼它为孝,它也依旧存在。它的存在不因时代不同而变化。但是不同的文化思想籍由各自的起点立场和方法对之加以阐释。在这里,孝,本身是一种关系,而孝道,则强调的是通达这种关系的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里,不独儒家有对亲长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解释。好比说,在墨家那里强调兼爱,反对厚葬久丧。它是务实的,是反对奢侈和虚礼的。但也是要提孝顺父母的,只是反对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在道家,也没说反对孝道,只是说要顺天应人,要视生死为自然的一部分,要节哀顺变。不惊不惧。而佛家则以辩证的思维提出了孝道的小大之别。尊前环绕,俯首帖耳,承欢膝下这是小的孝道,仅仅是物质和心理安慰,但是在这个之上另外有一种大的孝道,那就是发心帮助父母超脱生死,往生极乐。所以慧远大师对桓玄大将军说:"立身行道"....而在西方孝道是基督教思想下的爱的一部分。所以在《旧约·箴言》开篇第八节就说:"听我说,儿子,要接受你父亲教诲,不要背弃你母亲的教导.";第四节又说"当我作为一个孩子呆在父亲的屋子里,应该安静柔顺,并且仅作为我母亲的一个儿子。";第十九节又说"劫掠父亲,赶出母亲的儿子,是一个卑鄙可耻的人";第二十三节又说"听从你的父亲,他给你了生命,勿要轻视你的母亲,她已垂垂老去。"。不同的文化对这一亲情关系做出了符合自己理论的解释。
天底下,受了委屈,做错了事,哪怕是罪大恶极,最能包容你的,不放弃你的,就是尊亲父母。所以当人们称之为孝道的时候,如果将之理解为一种对于亲长的无私的反哺之情,这完全没有问题。这个道就是通达人伦情理之路。不懂没关系,但是受了点滴恩德,将来醒悟了应该思考回报。这个道,应该坚持发扬下去。
但是如果把这种孝道,上纲上线,推及到上下级关系,君君臣臣,国与民,那就乱了逻辑。才会弄出什么给领导端茶送水,处理私事,逢年过节登门送礼,三不五时嘘寒问暖等等阿谀奉承的下流丑事。更加别说什么"爱民如子"的滑稽表达,什么对所谓"父母官"的不实际的期望,甚至还有什么"伟大的祖国,母亲"的洗脑说法。孝道本身没有问题,但孝道不可以被推及到一切问题上去。而这样的孝道则是伪善的,是功利的,并非是对无私的,深沉的,伟大的情感的回馈。很显然,要不给人们升点职,加点官,给点经济利益实惠好处,这样事上如事亲的劲头就很可疑了。
他大概会扪心自问,这样积极,这样的虔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