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看完舞剧《只此青绿》,晚上决定先写这一篇吧,其实下笔还是有些胆怯的,不知从何写起。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2021年春晚认识了《只此青绿》,但关注音乐剧的姨甥女说,在之前,此剧已经比较火,只是最精华部分上了春晚后,被惊艳的人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22年已经打算要看完整的一场,但YQ下,票不敢定,去外市更加不敢。今天下午终于满足了心愿。时机也刚刚好,娃昨天刚完成体育中考,一个月前选的票,还幸运避开了明天的五一调休。
下午这场的卡司不是A角,但女主是孟庆旸,春晚的领舞者。因为我观剧经验浅薄,自问观赏能力还达不到能区分A角B角的功底,同时也没有追星的爱好,所以谁演,不会影响我的观感。
原来《只此青绿》和《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共同导演。今天舞台是一个圆形转盘,有内外几个同心圈,可以同方向或不同方向转,舞者站在转盘,往前走时的动作更加行云流水,类似走在机场传送带的感觉吧!而舞者静止不动,转盘仍然在动,有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
展卷人贯穿整个舞剧,从展卷人,其实也是代入我们的视角,去看看18岁的王希孟如何创作这一部《千里江山图》,其中经历的创作场景、心理历程等等,而这一切均通过舞者的舞姿、音乐、灯光得以展现。对于我来说,具体每个场景想表达的是什么,舞剧的那种“无言胜有言”,我不是全部能品味到,即使有被场面震撼惊艳的感觉,但有时还是要借助场外剧评来理解,看完一段剧评,再回想当时的场景,觉得实在太不可思议。而这一舞剧有三个片段让我印象很深刻。
片段1:王希孟的独舞
画家王希孟18岁,少年轻狂,也是这样的年纪,才敢于不计成本地去创作这么一副画卷,舞台上,一个看似柔弱的少年,透露着一种刚强,四肢自然地向外不断拓展,舞者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自然投入,因为坐得远,我看不清舞者表情,这是有些遗憾的地方。落幕时,全场瞬间回报了热烈的掌声。现在回想这段独舞,我觉得我没有看出这份张扬。我想看看剧评,品味一下我没能力看出的精彩。
片段2:青绿群舞,也是上了春晚的那一段
我最喜欢的一段,群舞的整体效果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古琴的音乐一直都让我觉得平静深远,但在这一场却有如听到战鼓的感受,激昂兴奋,气势磅礴,与春晚的感觉很不同,不知道是否现场音效的不同,娃说,青绿感觉像流动的水,有时平静,有时滚滚,我不太能想象舞动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而中间穿插的一个红色衣服的舞者 ,很容易让我忽略了,需要回神才留意现场有一个红色舞者。我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在这里会有一个不起眼的舞者呢 !剧后,姨甥女说,剧评曾提过,红色舞者代表朱砂。朱砂代表画笔,当画已成时,我们更多会关注画的本身,不会去关注这一支笔,甚至握笔的人,但画却是由这一点朱砂,这一支笔所创造。而我看剧也是忽略了。
片段3:画中人与现代研究者同台
圆形转盘的两边,一边是展卷人和现代研究者,一边是王希孟和画中人,随着转盘内外圈朝着不同方向转动,现代研究者和画中人慢慢混合起来,转盘继续转,眼前的古代与现代已经融为一体。而最后一个场景,在“千里江山图”的两边,一边是展卷人、一边是王希孟,两人对视良久,最后互相作揖。这一幕,我落泪了,这片土地的根,就这样传承了下来,不同时代的匠心,不同时代的精益求精,本质都是同根,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剧的最后留言:“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因为春晚,我知道了《只此青绿》,因为《只此青绿》,我知道了《千里江山图》,但也仅仅停留在了“知道”,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考,包括《只此青绿》、包括《千里江山图》,包括18岁少年的自由张扬,曾有视频提过,如果王希孟长寿,那么后面的作品会是怎样呢?是否会从“千里江山”变成“百里江山”、甚至“十里江山”呢?年纪渐长,为人更为谦卑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