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是被感知的主动需要,三观的契合,是感知对方的频率,与你有没有产生共振的效果。
这一点,我和我家赵先生就像平行的两根弦,中间隔了一个银河系。
家里浴室的开关不灵敏,催他换灯数次无果,便忍无可忍再次质问,没想到他挺镇定地说我觉得还可以用啊,多巴拉几次,还能凑合用用。
那不能凑合的时候呢?
到时候再换也不迟啊。
总有诸多有因未有果的谈话来宣告谈判失败,接下来无论是从剧情的走向还是历史进程的发展,女人上升的意识形态就是:一个连家里开关都不愿意动手换的男人,是真的懒还是不在乎?
换开关是其次,能挑动女人那根怒火的神经是他竟然这也能凑合,明显对这件事的不在意,间接地反应了他对我的不上心、态度的不端正。
而男人的直线思维就是:一个破开关嘛,用得着上纲上线?
思维模式的不同还直接体现在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上面。你向往的诗和远方,在对方看来不过是舟车劳顿去看另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他喜欢的每月奖金都往股市里投而你认为家庭资产配置应该合理分配不能专盯着一个篮子;好不容易约好的周末家庭徒步活动变成了一个人的独孤求索……
世界随时都在变,似乎想找到彼此契合的交叉点,却总那么难。
我的一位亲生闺蜜,早些年间则是妥妥的一枚女文青,读书写字、画画扎染、陶艺手工,整日沉浸在阳光背后一树一花开的剪影里,而她家那位,是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马拉松赛场上的兔子。
一动一静,我以为他俩的日常是鸡飞狗跳热闹无比,去了他们家蹭饭才发现,幸福感知的绝大差异性其实就是对比出来的。
当闺蜜在信手拈花似的弄水果拼盘,那边厢早已小碟小叉准备就绪;若是一个在烹煮煎炸,另一个就穿针引线打下手;哪怕是闺蜜放在角落里一堆的陶罐,他也会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它们摆放好。
于他而言不过是区区普通的浊泥胚胎陶罐,但精心保管,来回腾挪的不厌烦,不单体现在爱的巨大包容性上面,还秉承了对对方习性的最大尊重和理解。
两个人之间存在的爱好差异没有关系,不影响彼此的认同和构建这份亲密关系的妥协,它基于爱的理解,成长于共同认知的相互打气。
闺蜜现在也向我“抱怨”:已经舍弃了一些平时就做的少的事情,多留着点时间去迎战属于她的半程马拉松了。
攻守道,重点在守,然后某种程度上弱化攻击性,强调如何借力,敌为我用的境界,
婚姻中两人博弈的战场里,有的是枕戈待旦鸡犬不宁,有的是你在闹他在笑花落知多少的温柔缱绻,尽管起初是生活习性的不同,但经历婚姻磨合后的性格凸显,却是思想深处价值观的作用发挥了。
强攻、死守,都只会让对方陷入两难的境地。
他没有按照你说的去做,你完全可以请个维修师傅上门安装;在他看来如同鸡肋的旅行,大可把他放在家里,回来记得给他带上礼物,告诉他家里的沙发上是变不出礼物的。
转换一种方式,去打破对方头脑中固有的模式习惯,三观不合,不一定非要争个谁对谁错,只要不触及原则底线,大可不必歇斯底里。
我一直觉得,强化影响比正面说教来的更好,效果也会更彻底。
当然,请以爱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