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明达,逻辑性极强,语言华丽而不浮躁,我能感受到他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因为我也是如此。我向来不容易被文字所打动,然而一直看到文章结束我仍感到有一股在名为“同理心”驱使下激起的感动。这份感动是真实的,是我绝不容他人亵渎的。
马克思首先提出:人拥有优于其他物种选择自己人生发展的权利。这个权利主要体现在对于职业的选择上,因此,人在青年时期对于职业的选择势必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故青年人应综合多方面慎重考虑职业的选择。
而做出一个明智选择所面临的诱惑太多。选择,这大概是人的一生中除了死亡面临的第二大难题。
“伟大的东西是闪光的,闪光会激发虚荣心,虚荣心会产生热情以及我们认为那是热情的东西。”是的,人人都向往伟大,从幼儿园起我们的志向就是成为某某家,在我们还不知道科研之艰辛、艺术之孤独时我们便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纯真地幻想固然美好,但在社会希望我们成才,我们自己也对成功蠢蠢欲动时,攀比心、虚荣心就此趁虚而入。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位伟大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简朴的。“虽是陋室,惟吾德馨”,五柳先生他早在千年前便提点世人,内在的宏伟宽广才是人生价值的真谛。
职业应使人有尊严,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是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是的,一份理想的职业要让一个人获得最高的尊严,而尊严又是一种能使人高尚,收到众人钦佩而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青年人应坚持自身贡献与社会相统一的原则,从自身条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进行综合考量。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也在于个人的价值被社会认可,以达到由内而外的满足,由此促使人更好的生活。老师在课上提到的“空心病”,我认为其实是一种人生价值无处安放的表现。被互联网“毁掉”的一代不自觉地把人生价值寄托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上,在饱餐一顿感官盛宴后剩下的,是空乏的大脑和自以为被填满充实的心灵。
整篇文章最触动我的,是他谈到人们对于所选热爱职业普遍产生的焦虑——“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自己也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所以啊,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的人是如此幸福,他所担忧的、受褒奖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事,再大的难过也会被一颗炽热的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