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笔记2

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交流如何避免成为热热闹闹的一场形式秀?

小组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展示,因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确会激发思维活力,爆发出一些思维火花,让师生都觉得课堂有价值,有质量。

然而我依然担忧这些讨论的结果和展示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亮点只是天空划过的几颗流星罢了,它们形成不了学习的成果。

第一、学生们讨论出来的结论多是口头表达,稍纵即逝,形成不了学习成果。

第二、讨论展示结果多零零碎碎,缺乏综合整理,不完整,难成体系。

第三、讨论展示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夹杂了许多为鼓励学生发言而得到的低质甚至错误答点,容易导致课堂学习质量下降。

为此,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小组讨论中要重视发言记录,每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记录员与发言人核实确认记录质量,小组讨论发言结束后,要再对记录的观点进行再研究整理,尽可能条理清楚,表达精准。

同时,在班级展示交流中,教师也要注意记录学生的发言要点,或者安排学生记录在黑板上,要让讨论的结果能看得见,能得到审核,并要对结果作出明确评价,或者让学生写出课堂笔记。

这样既让讨论变得更确切,学习过程更完整,知识学习变得更落实,书面表达得到更有效的训练,学习品质更有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