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未来充满期待?
最近看了马斯克在TED的访谈,谈及现在很多人对当下以及未来感到悲伤和悲观(sad and pessmisstic about the future )。我对此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因为在我个人一直对当下与未来(不管是学前时期、读书时代和工作阶段)非常满足和充满期待。刚好人生设计课程认识了几个处于在本科阶段的00后小朋友,带着那种好奇向他们了解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看法,是否感到悲伤与悲观。
在与几个小朋友和周边的人交流后,我个人觉得对乐观和悲观主义一直存在,但是当下复杂多变的疫情、不稳定的经济环境、越发发达的信息社会的确让部分人群感到悲观。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本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变得简单枯燥,疫情三年,耽误三年,大部分大学生都期待着能在枯燥的高中生活之后在大学实现自由,期待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旅游等等,但这些都未能实现,他们感到失望与悲伤。同时,在无法用脚丈量世界的清下,年轻人花费了更多时间在网络上,而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负面的消息不断充斥在他们身边,这也加重了他们对社会的悲观情绪。
当然,仍有很多乐观主义者,他们认清了现状,借此机会读了更多的书、参加更多的校内讲座或论坛,不断通过有营养的输入让自己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以及期待。
是否心态决定了你的行为?上面两种主义,其实很大原因是受心态影响的。当主观意识对当下形势或未来趋势感到迷茫悲观时,我们的行为往往被牵引入现实的陷阱,不愿作出突破性的改变。而乐观的人,往往能在现状中发现突破口,从而走出怪圈,发现另一种走向未来的路径。
我从个人经验来说,赞同“很多事情的走向是由心态决定的”。有一段时间,为了拉长自己一天的时间,能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事儿,同时能做一个高效能人士,我坚持5点起床,将运动、读书、听英语都安排在起床后1个小时。这样的状态坚持了2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我的状态与心态都非常好,早起以及可以做自己让我感觉到愉悦,从而心态也非常好,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保持乐观态度,一切都是向上的状态。
为了自我成长,向有力量的人和团体靠近,保持好的心态以及一种持续向上的状态,学会在作出“自选项”前,接受“必选项”,慢慢沉淀,才能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和权利。
就如今天星星所写的文章一样,做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这个世界不是全球全宇宙,或许就是自己的家庭、社区,创造一个值得兴奋的家庭、社区,为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而努力。那我们就会活在期待之中,每日醒来,都会为一个值得期待的当下和未来而努力。
路还很长,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余生漫漫,希望自己满心玫瑰,而非毒蛇。
温柔而坚定,好好生活,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