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拥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课题时的内心状态。学生每天都要接受教师布置的课题作业以展开学习活动,但只有当学生把它作为自身的课题并且意识到解决这些课题的意义、积极地去解题时,才是理想的。布置给学生的种种课题与作业,怎样才能做到适时适量呢?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改进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无疑是有意义的。
斯坦纳对课题的分类:1.“可叠加性课题”——每个集体成员的活动是同样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2.“析取性课题”——集体成员各自分别地解决课题,但不要求每个成员的业绩总和,而只是从各成员的解决中选取正确的结果为集体解决。3.“补偿性课题”——集体各成员各自独自作出判断,视各自判断的中庸为最佳结果的课题。4.“合取性课题”——集体成员必须一致地从事同一活动的课题,在这种课题中成员必须适应能力最劣者的步伐而作出相应的调整。5.“分割性课题”——课题被分割成专门性领域,由集体成员和下位集体分担。课题的分割必须易于再综合。
结合高中教学来看,学生如果对一个课题没有理解、接纳、拥有解决的意愿,也没有着手解决课题的内心状态时,这个“学习课题”对学生就是无意义的。对教师而言,在为学生设置“学习课题”时,应把准学生的先前经验、兴趣所在,强化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心。最好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寻找策略并妥善解决。 课题难度是相对的,因学习者的能力而异。所谓“过重课业负担”,对不同动机和能力状态的学生而言,亦或存在,亦或不存在。对一个毫无动机人来说,给其一个最简单的课题,都觉得“负担过重”。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投放学习课题时,应因人而异,体现分层、个性化和精准性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