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72天】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16到24条。
1.评分应当有分量
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脑力劳动积极起来的推动力,也可以说评分是一种最微妙的教育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
第一、宁愿平分的次数减少些,但要是每次都平的不明分量,更有意义。
第二、如果学生由于某些条件和情况而没能掌握好知识,我从不给予不及格的分数。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想学知识而做不到,我们就应该帮助他向前迈出哪怕是最微小的一步。这一步便是推动思维取得认知的愉快感的情感动力。
第三,如果你发现学生知识含混不清,发现他们对正在学习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念有点不明确,就根本不要做任何评价。
第四、应当避免提出这一类问题,即要求的答案只是十分准确地重复教师讲解过的东西,或从书上背熟了的东西。也就是说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需要学生转换知识来完成。
2.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民间教育学断言,复习是学习之母。实际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疲于应付,伤了身体和兴趣。怎样正确组织复习才符合教育规律呢,首先我建议考虑课程和具体教材的特点?因为复习物理、代数、几何、化学等课程比较适合综合复习法,而人文学科类课程如历史、文学等,复习时应该引导学生撇开教材,还看细节,去仔细了解主要内容。还有一种复习方法,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时,苏霍姆林斯基遵循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要求:在每门课的笔记本专门留出的空白边上,用红笔记下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比如规则、公式、定律及其他结论。
3.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
由于观察知识才能进入流通地域,作为一种工具,在劳动中获得运用。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母。低年级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如同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观察是智能的极重要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小学生时,总是教他们在平常的现象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比如,在大自然急剧转变时期,要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生物的内在活力在更新,强大的生命冲动能量在聚积。
4.再讲阅读
在学习初期应该引领孩子是进行观察。在学习中期和晚期就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书籍。因为科学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不可能经常把不断出现新概念和规律写进中学教学大纲,因此阅读科学读物就成了现代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科学读物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大纲以外的知识火花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但是要留些东西,不要完全讲透,这样,学生的阅读动力就能被调动起来。
苏霍姆斯基再一次提到,一个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决定作用。问题不仅在于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而且在于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困难,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
【阅读记录第302天】
20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