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玉 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记录
项目化学习
2020年起步,浙江是高地
全国:星火燎原之势——北师大成立项目化研究中心、全国5个区整体的推动、上海夏雪梅老师整区推动、浙江省/山西省具有团队的整体推动、陕师大某教授组织西北几十个学校整体推动
项目学习的本质追求
我国近年出现的多种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性教学,情境化教学一任务, 真实性
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STEM, 整本书阅读研究性学习,任务群一项目, 宽度
主题学习,深度学习,大观念(概念)教学—主题,深度
国外相关探索在我国的传播
国际文凭课程(IB课程) :概念,项目
华德福课程:主题,项目
概念为本课程(理解力课程):概念,项目 张华教授主持
各种探索的教学过程要素
任务驱动:学习起点的意义感;学习对象与目标的整体性
真实做事:做真实、完整的事;真实、完整地做事
成果分享:学习结果的产品化,共享化,应用化
反思评价:自我反思和他人评价;始于做而终于学
各种探索的教学内容要素
新结构:知识、能力、价值的交融整合,互需互哺(三维素养,永远不落后,只是相互交融)
新重点:用做事素养牵拉、推进思维素养与探究素养,从关注学生的有什么到关注学生的能且愿什么
选择“项目学习”名称的原因
“项目” 强调了学习任务的独立、完整:节奏特点
“项目”提供了教师的选择、设计空间:新颖特点
“项目” 强调了学习活动从始到终的过程:过程特点
“项目” 强调了学习结果的成果性:共享特点
“项目”突显了学习与未来生活的一致性:真实特点
项目学习的迭代发展
从学科外的独立课程走向学科内的教育思想思, 观念化
从甜点式尝试到正餐式推进,常态化
从少数学校探索到区域整体推广,区域化
从教学改革到政策保障,制度化
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场全球性探索与变革的原因是什么
这场变革会带来范式性变化吗?
推动这场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制约这场变革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新型教学样态主要特征
主要特点
项目占比:教学内容与所占时间的比例均在60%以上
项目类别: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综合性项目+大项目(两周左右),小项目(一周左右),微项目
教学结构:大观念—大单元一大任务+做中学—做中讲一 做中评
讲授、训练等方式分布于项目实施的需求环节(讲授和训练必须有)
建立起高阶能力与基础能力的互需互哺关系
户外(课外)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保障
作业成为项目实施的组成部分
行为过程、思维过程的测评成为评价新重点
新型教学样态的素养指向性质
素养为灵魂,赋予知识、能力、价值以生命,力量
素养为结构,赋予知识、能力、价值以框架,融合
素养为目标,赋予学生以精神状态,心智需求
核心素养与项目学习,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型教学样态的名称
新型教学样态的现代化属性
新型教学样态的工具开发:标准,规程,量规,支架
项目学习将引发的系统性改革
作业改革
*减少巩固性、训练性作业
*作业与项目成果的一体化设计,改变作业性质——真实探究,真实做事,而非仅仅是巩固、训练,应试
增加课前探究性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
改进作业评价:在作业展示中评价作业
考试改革
探索项目化测评:
融知识、能力、价值考查为一体,做中考
每科考查3-4个微项目
每个项目时长15-30分,分值20-30分
内容覆盖课标二级指标70%左右内容
以考查学生完整做事的素养为主
知识性、技能性考查分布在做事过程
比较目前的中考
中考试卷设问(问题)以40 -50个居多,最多110个
以时长100分为例、分值100分为例:每题使用时间均2分钟+每题分值均2分+碎片化考试与碎片化教学互为因果
做中考的意义
怎样学就怎样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素养立意:能且愿什么牵拉知道什么
逐步走出碎片化教、碎片化考的内卷性循环
逐步消解纸笔测试的神秘、霸道、强势、消极导向
教师研修改革
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关联研究与开发
组织、实施、展示等环节的学习支架、量规等研究与开发
户外学习手册开发:程序,组织,量规,安全
跨学科教研、教学的研究
学生学习内驱力研究:如何做到能且愿?
教学管理改革
建立学时概念:课外、户外活动时间估算。课内外统筹
排课改革:多样化排课:两节、多节联排,年级大课
图书、实验、材料、工具的开放与支持改革
教学观摩、听课评课改革:新标准,新方式
过程测试内容与节点改革:与大项目同步,与中考改革同步
家长培训:对户外活动、制作活动等的理解,支持,合作
几点判断
新课标的颁布,将推进项目学习的全面、深入发展
浙江省有望成为这场改革的全国样板
这一步的领先具有全球意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