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我们都很熟悉,他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孔子。像孔子的这种圣贤,成为了世世代代人的榜样,千古流传。
在今天早上我们开启了儒家课程,由江子老师给我们讲,我们今天学的是论语中的一则,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每一句中都有几个关键字,比如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
我们以问题的方式来探讨第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这里说的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有何不同?
我们可以分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学习的内容,另一种是学习的目的。
我们先来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目的,还有内容,学习的内容,有非常多,非常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轮滑,美术,足球,篮球,跆拳道,吉他…,非常多,非常多的科目。而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学习目的就是要考一个好大学,有更多知识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来养活自己家,当然这没问题,我们不能说他就是不对的,而这些目的就是偏外在的,就只是学习知识,而并没有触动,并没有把学到的道理变成我们本能的行为,这就是偏外在的。
那孔子的呢?孔子学习的内容,就是六艺,古代的人想要成为君子,必须得要学会这六艺,而六亿包括的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他们包括的非常全面,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骑马,书法,算数。而那些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是为自己而学的,他们是调提高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内心修养道德,而他们已经把他们学到的东西融合到自身,知行合一,所以他们的学习都是偏内在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志于学改成志于道,15岁的时候,这个道具体是什么还不能明确,但是但是他的学习已经有内在的目的了,如果是重于外表,那孔子称之为小人儒,但如果是重在内心,孔子称其为君子儒。
那我们来看第二句,三十而立,现在这里面说的李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立起来有何不同呢?
来举一个例,比如一个人上了大学,然后又当了博士,大学毕业,可以赚很多的钱,我们来看,他的外在金钱能力已经立得起来了,可是他的内心精神道德呢?不一定,所以孔子这里面说的立,他的精神人格立了起来,他的内心已经非常强大了,确有所立,跟我们平常所说的立是不一样的,追究的是内在的。
我们来看第三句,四十而不惑,这里说的不惑,与我们平时解一道数学题时所说惑有何不同呢?
我们试着来说是知识上的不惑,但是知识上的不惑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一个人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会学完,不再有疑惑,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也不断的增多,我们可以用芝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它说人的知识好像就是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围就越长,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也就是说你的知识越多,反而你的疑惑会越多,所以孔子所说的不惑,并不是知识层面上的,那是什么呢?
其实还是孔子的精神人格,孔子的道德,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孔子的价值观,当时那个时代可以用礼崩乐坏来形容,人心已经坏了,所以孔子就是想用自己的教学,以自己的方式来点醒世人,唤醒那些麻木的是人的内心,她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他才称之为不惑。
我们来看第四句话,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所说的天命与我们现在的命令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平时所说的命令,比如老师给你一个命令,让你去写作业,妈妈给你一个命令,让你去干活,这些命令都是来自于外在的,而不是来自于你内在的心,但是孔子所说的天命,他来自于上天,但是他最后还是转化到自己的内心,纳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是每个人都拥有人心,人心是我们每个人内在拥有的,所以孔子所说的天命就不是外在的了,而是内在的。所以,老师让你学习,看起来是个外在的命令,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学习纳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你主动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目标,你把这个外在的实际上也转化成了内在的。孔子不光自己有了这颗人心,她还想把这颗人心外推,所以他推崇他的仁政。孔子拥有的这颗人心,是取决于他自己的,取决于他的内心,但是他外推这颗人心,就不取决于他,取决于他人,但是孔子已经知道了他的天命。
那我们来看下一句,六十而耳顺,这个耳顺是什么意思呢?
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当中,跟一些偏向道家的人物谈话当中,那些人对于孔子的批评,孔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我感觉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推断出耳顺的意思,看那些人是批评他,那顺的意思应该就是凡是他听到的,都可以明白,都可以贯通,可以平静的接受这些批评。
那最后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是什么意思呢?
从心所欲以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他的意思就是,他到70了,他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然后他可以放心的干一些事情,并不像干其他事情那样警惕,不会再出错了,干出来的事情已经不会超出礼法了,等于说李杰道德修养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孔子的生命,这应该是孔子的最高形态。
我们再来回顾下这几句话。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晨诵学的内容,孔子自己对自己的人生的一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