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序:在全民阳阳阳的日子里,我自然地阳在家里,浑身无力,啥也不想做。无奈惯性使然,作业必须的。
【一】
不知出于什么心里,《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在火爆的那个月份里,我没有去影院看,不是没心情也不是没闲暇,只是那段时间简书和微信公众号文章对此片的评论多的铺天盖地,看太多了的文章竟然就打消了去赶潮流的念头。就在前几天,偶尔坐在电脑前,发现这电影竟然可以下载了,便下载下来,分了两段时间才看完。影片前一段,看了一半,有些压抑,就关了。过一天,再继续看下去,终于看完,竟然莫名地触动到泪腺。
【二】
网上的评价很高,豆瓣给予了九分以上的评价,真是名副其实。这是一片接地气让人深思的影片。角度的不同,得出的思考也不尽相同。国家层面上,是情与法的冲突碰撞,法大于情,尽显法律无情。人性层面上,是本能之间的掂量选择,利己和利他的纠结,追求人生意义的艰难。片中的“穷病”一词,也被网友解读的很深刻,但我感受到的是,它似乎是极致功利者的辩解词。好在影片是积极向上的,影片中,一位老妇,仰着头,轻声细语地用哀求的语调,对着曹警官倾述的那一幕,和那一句:我想活着。深深刺痛了我。当一位警官问曹警官如何处理这些人时,曹警官那句“放”,是老妇话语被打动的结果。做出的决定有点类似把枪口抬高一点的感觉,人性本能之善显露出光彩。
【三】
在这围绕实用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急躁时代,没钱的想钱想到无比焦虑,有钱的怕没钱担心的无比焦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精神家园在很多人眼里颠倒地变成了神精家园,于是乎,人的精神家园满满的就是MONEY,变得空虚迷茫,在我看来,就是金钱实用挤占了精神空间,人性中的善在金钱面前被扭曲变形。我记得“得到”推专栏时,首推了一个“雪枫音乐会”专栏,我这个外行感觉很棒,第一时间订阅收听,可惜后来订阅的人不多,第二季也就没再推出来,很可惜。随后,“得到”再没推出类似专栏作品,而是各种经济学课程层出不穷,知识变现变成潮流,迎合了人们追求金钱的渴望。这也是需求不旺,供给就少的原因。
【四】
人总得要有些精神的,随波逐流的一场人生,待终结谢幕之后能否留下一些什么,这都值得人去不断思考选择,停留在扭曲面的情绪思考是很容易处于迷茫之中且自以为是,厚重的精神沉淀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思考才能逐步铸就,想仅仅想通过一次依赖一个信仰、看一篇文章、读一本经典小说等好似捷径之法做到一路躺赢,那是异想天开的事,片刻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很容易被现实社会冲淡,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精神层面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