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最近特别郁闷。公司上层本来推荐她去外地工作半年,回来后可以转去她的意向岗位。她拿不定主意,就去咨询了一个资深的同事。然后,外地工作的机会被那个同事夺去了。
“江湖水深,我果然太年轻。”她愤愤道。
心疼朋友之余,我想起去年和一个同事史前大撕逼后,她对我说过一句话:知道吗?工作中是没有朋友的。
这句话像一记重拳,打碎了我所有的美好记忆和幻想。
我还记得曾经的我们像姐妹般亲密,下班后出去聚会做头发,聊规划,聊人生,聊美妆。
我以为我们是朋友,最起码有着朋友间该有的尊重。然而工作间逐渐开始产生的利益冲突,最终还是让这塑料般的“友谊”一击即溃。
2
《我的前半生》中的资深职场人贺涵说过:“在职场中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因为职场上,不存在最纯粹的朋友,只有最纯粹的利益交换。
职场关系的形成本就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我们进入职场,通常是为了赚钱,抑或为了提升能力,在与公司利益互换的过程中,同事只是不可避免的协作或竞争对象。
所以,当我们抱着交朋友的心态与同事共处,会很容易越过同事界限,造成情感或利益冲突,最终,受伤的必然是自己。
这是否代表着我们没办法在工作中交到朋友呢?
3
在我看来,未必如此。
知乎上有句话说:“朋友是交心的,工作是交能力的。”后半句是实话,但前半句不一定是现代人对朋友最全面的诠释。
要想在职场上获得尊重,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自身能力。但是别忘了,除了心灵上的契合,不少朋友也是建立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基于能力背景的相互吸引,让双方的互动更有意义和价值。这种对彼此能力的惺惺相惜,这不也是另一种“职场”形态吗?
调查研究显示:仅有52%的人每周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超过30小时,却有91%的人每周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超过30小时。这意味着,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同事度过,而不是家人,更别说朋友。长时间的互动,会让我们对认同(再次强调:认同)的同事产生更强烈的信任感。
因而,我们是可以通过职场交到朋友的,关键是如何分清工作时的界限。
1. 切勿过于患得患失
在千百个公司中兜兜转转寻寻觅觅,能成为同事本就是一场缘分,要成为朋友,需要某个契合点,要维系友谊,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工作中的情谊其实很脆弱,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你们关系很亲密,你以为这就是友谊,可突然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涉及彼此利益的事情,你们不欢而散,从此可能形同陌路。亦或是,某次岗位变动后,你慢慢发现,两人好久都没约饭了。
这时,请别难过。你可以努力去挽回,但请别太计较得失。
进入社会,才发现,一切随缘,是如此难得的心境。
2. 对事不对人
保持清晰的界限感,是职场人最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从职场亲密关系的角度,我们需要努力做到对事不对人。老板请你到TA的公司工作,不是为了让你交朋友的,而是让你为他干活产生利益的。
通过亲密关系推进工作自然是好,但很多情况下,亲密关系会恶意模糊人际界限,影响工作,这是不专业的表现。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职场友谊的产生通常是在双方没有利益冲突产生抑或是某一方离职的情况下。
3. 真诚待人
这大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吧?朋友除了讲能力,更重要的是交心。
都说职场上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确,人在利益的诱惑下往往会丧失道德底线,所以自我保护非常必要,别轻易让人留下把柄或争夺你的利益。
你可以防人,但请别害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4
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中的汤屋,就是一个众生百态的职场。在那儿,不劳而获会变成猪,青蛙们都是利益趋向,汤婆婆对千寻严格至极,这就是职场最真实的生态。同时,在那儿,也有和蔼的锅炉爷爷和关键时出手相助的白龙。一路披荆斩棘,收获友谊和汤屋所有人的认同,仅是因为千寻幸运吗?
我看到的,是她努力调整自我,适应环境以及在嘈杂的声音中依然保持着那颗纯粹的心。
职场生存不易,磕磕绊绊好几年,收获不小,感触良多。
知易行难,一直在努力。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