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炒股,请您教我怎么炒股?”
“我也不会炒股!”巴菲特心想,“我靠!”
《封神榜》里有位神,姓赵名公明。
据传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玄坛真君之神”。
玄坛面似锅底,手持钢鞭,身骑黑虎,
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好不威武。
于是,后人便奉赵公明为大财神,逢正月初五必是要拜拜的。
赵老先生莫名其妙被神设了天下人发财的客户经理,真可谓累并无奈者。
所以,当美国的大财神巴菲特听到又有人问他发财秘诀时,想必也通感了赵老的苦楚。
唉!其实论及发财,在梦里,世人都想做韦小宝,可现实中,很多人却活成了风际中。
韦小宝抄了鳌拜的家,钱够花三辈子了。但他不在乎钱,四处散,八方造,结果到了最后反而钱越来越多。
而风际中却恰恰相反,他背叛了天地会,想升官发财,清廷用芝麻大的官就把他收买了,他到死还是一个穷人。
故而,巴菲特谓之“我也不会炒股”,意思白了说,只是个机缘而已,即便有“诀”,也没有“秘”。
中国人善烹饪佳肴,犹太人通经营之道,原因诸多,但有一条十分重要,就是祖上的传承。
巴菲特的爷爷早年在奥马哈开了一家杂货铺,干了一辈子。
他爹更上一层楼,不仅证券经纪人干得风生水起,而且商而优则仕,还混了两任美国众议员做做。
所以,童年的巴菲特自然成为了那种打着小算盘开蒙的娃。
5岁,他就用零花钱从爷爷的进货商那里买来口香糖,在爷爷的杂货铺门前练摊。
本是大人哄小孩的仿真游戏,可小巴菲特却“玩”得煞是认真,似火骄阳下,他还真赚了几个小钱。
爷爷乐不可支,说:
“俺们巴菲特家族就是要用钱来生钱,这娃长大肯定错不了!”
其实,不用长大。
8岁,他就知道和同学到高尔夫球场捡球,然后倒卖回给球场和客人。
10岁,他用课余时间做报童赚来的钱买了几台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又狠赚了一笔。
这就是巴菲特家族的传承,传承得什么?
钱不是“赚”的,而是“转”的,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让钱不断的转动。
于是11岁,巴菲特便踏着时代的节拍,跳起了高级“转”钱的舞蹈。
他以每股38美元,买进了“城市服务”的优先股,
「优先股就不解释了,有兴趣的去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
结果几年后竟上涨到200美元每股,巴菲特首战告捷。
总而言之,当巴菲特在生理意义上真正长大时,也就是他在大学毕业时,
已成为有近1万美元(彼时的1万美元,价值大概是现在的十倍)个人积蓄的小富豪了。
所以,很费解有些人为什么会梦想自己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只能沉痛地告诉你这不可能。
因为你小时候手里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吃掉了,
因为你站在高尔夫球场旁边只会羡慕高净值人群的高光生活,
因为你也没有祖上的传承。
前文提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著《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被价值投资者奉为圣经,尽管没几个人通读过。
当年,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攻读商业管理学位时,还真是认真读了。
其中有一条重要理念与他一拍即合:
“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性的。”
够学术吧,其实就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世人:
“先生女士们,请分清什么是投资和投机再‘转’钱。”
格雷厄姆当然不是说投机不好,而是说别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请有专一精神。
很明显,巴菲特选择立牌坊,而且一立就是一辈子——从来不做投机性的操作,只是进行谨慎的投资。
所以格雷厄姆在他的证券分析课中,给了爱徒巴菲特A+,颇有找到自己衣钵传人的大幸福。
长大了的巴菲特先从投资推销员做起,再到证券分析师、进而开公司,
从1970年至今,他一直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神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第一成为世界首富,尽管现在已沦落到第二。
事实证明,价值投资肯定会赚钱,但前提有两个:
第一:坚持;
第二:活得足够长,比如巴菲特。
中国的一些投资人,曾通过竞标和巴菲特吃了几顿价值不菲的午餐。
记者问:“花这么多钱和他吃顿饭是否值得?”
他们都摇头晃脑地说:“值!真值!他告诉了我人生的智慧!”
记者也够坏的,这个问题给谁也得这么回答,说“不值”不等于说自己是蠢猪吗?
其实,我们普通人真没必要去羡慕富豪花钱做蠢猪,听听巴菲特的教诲足矣。
确有智慧,智慧之处在于排除法,有点当年刘邦约法三章的灵机。
他说:“年轻人,我不用告诉你们该做什么,因为你们很优秀,自己知道该做什么,我告诉你们一生不该做什么:
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
第一条很通俗。
大多数人认为,知识是受局限的,而理解是不受局限的,其实理解也是受局限的。
无知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巴菲特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主动放弃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因为他说他不懂那些行业。
注意哦,那些他不懂的行业也有大把的赚钱机会,但如果不懂还去做便是投机,而巴菲特从不投机而已。
第二条是不要做空股票。
巴菲特评价做空股票的危险在于:
“股票的上涨从理论上讲是没有顶端的,如果做空一只股票,这只股票的损失就可能达到无穷大,以至于用全部的资产来平仓。”
理论横竖没错,就像高速公路的分段限速,而现实则是点位限速居多。系统的长期趋势是确定的,但中间是不断波动的。
这一波,很多人就按耐不住了,开始投机,做空只是投机的一种,所谓“存在即合理”,索罗斯就玩得游刃有余。
如果你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大可不理巴菲特的话,而是把它当医生的废话:
“你一定会死,但不要暴饮暴食、纵欲过度,这样你会活得健康些。”
可巴菲特先生,不是所有人都想活得健康的。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要“明智”并不容易,比如对待自己的子女。
很多家长看自己的娃怎么看怎么亲,恨不得感叹一句,“得子若此,夫复何求?”
巴菲特从来不高估自己的儿子,他深知投资不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
即使自己的儿子在现实中投资也有不错的收益,但不保证自己的孙子也懂得投资的艺术。
因此,他干脆要求后代,不要自己费脑筋研究投资,“交给标准普尔就算了”。
相反,2006年,巴菲特对世人郑重承诺:
“在我有生之年或去世时,将向慈善机构捐出99%以上的个人财富。”
他解释道:
“我和我的家人对于我们不同寻常好运的反应不是愧疚,而是心存感恩。
如果我们在自己身上使用超过1%的财产,也并不会让我们更快乐或是更健康。
相反,其余99%的财产却能给其他人的健康和福利带来巨大影响。”
这时,我想起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在上海《申报》发表过的一篇奇文——《保富论》,
他有感于上海滩“数十年来所见富人,后代全已衰落”的现实,写道:
“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
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
而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着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则;
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
因为,
“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了一种祥和之气;
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
真乃大明智!
人们常说一生睡觉的时间最长,但研究财富的时间也不短,
但研究了一辈子,大多数人还是穷人。
《西厢记·拷红》唱得好:
“夫人你得罢休且罢休,其间何必苦追求?”
财富的获得实是一种机缘,机缘到了自然财源滚滚,机缘不到必如唐僧西天取经,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可得的。
所以,如果你非要取那个财,取那个经,在这条劫难之路上,恐怕唯一能左右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古语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所以欲求得福,须多造福于人,否则,神佛亦无可奈何。
而学巴菲特,恐怕唯一可品的就是这种心态,这是“诀”,不是“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