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个孩子,造句永远离不开考大学。
如果……就……
他的造句:如果我考上大学就好了。
一定
他的造句: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只要……就……
他的造句: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大学。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可能你看了会说,哎?这么小就知道要考大学不好吗?多懂事的孩子呀!
可是每每看到他的造句,我的心里隐隐会有些担忧。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满脑子都是考大学,这真的正常吗?而且这个孩子脸上很难看到笑脸。我有时候故意逗他:你不能对我笑一个吗?他还是不笑。我再逗他:你不笑,我给你笑一个好吗?旁边别的同学乐得捶桌子,他才勉强咧一下嘴角,算是给我面子。
再强调一遍,我不是教育家。文笔呢,也一般,只想把心里话说一说。
家长们哪,请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把这么沉重的梦想过早地塞进孩子幼小的心里。还有十年的求学生涯呢,一块石头这样压孩子心里十年,我真怕他在高考来临前就崩溃了。
我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不要忘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绩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再高的成绩也比不上一个活泼快乐的孩子呀!
似乎优秀的孩子必然不快乐已经是被认定的“真理”。
而这个“真理”已经祸害了非常多的孩子了。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出一堆优等生自杀的新闻。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不堪重负去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因为没有人告诉这些优等生:你考第一名是我孩子,你考第二名也是我的孩子,哪怕倒数第一名,你也依然是我的孩子。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只爱考第一名的你。
可能家长觉得,这不是废话吗?
不,这不是废话,这是你必须跟孩子讲明白的话。小孩子的认知非常有限,我考好了,妈妈就笑;考的不好,妈妈就打我。然后他就得出结论,妈妈只爱考出好成绩的我。
当一个孩子认定自己只是给父母脸上贴金的工具时,他会非常痛苦。带着这种痛苦活着的孩子,你指望他一飞冲天的时候,他已经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孩子。
所以在我为人母之后,我对孩子的期盼就只是希望他做一个真实而快乐的人。而我的学生呢,我希望他们能学得开心,保持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
一位专家说,人为希望而活。
回到那位满脑子考大学的学生身上,家长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你要怎么点燃他生活的希望?是不是世界上只剩下考大学这件事情了呢?
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了希望,那他只想消失。
那些考第一却不快乐的优等生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因为他们无法保证每一次都能考第一,没有办法去满足父母亲人、乃至街坊邻居口中对他的期望。这种焦虑和压力,随着时间累积,学业加重,一点一点压垮了他们尚且稚嫩的心灵,直至绝望。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无条件地爱孩子。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而优秀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