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一周的演讲主题是:请你结合自己所接触的专栏,谈谈对你有触动有启发的一个观点、一个理念、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避免大而空的泛泛而谈,最好结合自己的故事来谈对自己认知或实践的影响。期待您的精彩分享和积极点评!也祝大家五一节日快乐!
首先祝大家五四青年节快乐
本周的演讲题目,是要从自己的学习中有触发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展开。我的观点是:做时间的朋友,用践行实现成长。
从2016年以来,我参加过很多微信群、社群,自己也运营过几个小群。包括007的创始人覃杰我们都是最早一批购买李笑来课程并持续进行留言的人。
我还连续两年参加了罗振宇跨年演讲的本地活动,期间也结识了很多当地同频的朋友。
在自己学习以及跟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很多朋友从最初的平凡人,普通人到后来因为想法的不普通到最后的实际行动和成就的不普通。
当然在这个见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
覃杰等人最初创建007社群的时候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同辈压力下共同学习,看谁在课程留言中写的更深刻更精彩。
他当时的职业似乎也是广告人,自己创业阶段。他在持续的留言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受到了李笑来老师的肯定。
我发觉自己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慢慢的加入了007社群,还有很多新结识的朋友也都是007社群的人。
这个社群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毫无保留的交给你他的技能,如果你感兴趣,你想了解的话。
比如我认识早起的周学文、苏磊,以及后来的刘小能、林晓燕、王斐等等。
他们都在近乎疯狂的通过教会别人打磨自己的技能,完善自己的体系,从而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成长。
很多007的朋友都开设了自己的课程,甚至已经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他们的这些行为对我也有了很大的触动和影响,我也在2016年10月4日正式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热爱生活的人们》(好土气的名字)。
公开写作最初的确很难,我的公众号前5篇都是在凑字数,当时真的是不知道要写什么。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也走上了教会别人的道路。
从2016年10月13日开始写下了第一篇读书笔记<有事说事,没事不啰嗦-----------求助和帮助的正确解读>。
这篇文字现在看来,就是在总结提炼原文的金句,最后加上了自己的留言。
最后也有了17人的阅读量,的确是很可怜。
对我而言确实一个更加重要的开端,因为我知道写作要有自己的内容了,仅仅当个段子手是走不远的。
2016年10月22日我终于自己构思完成了一篇《如何面对坚持和半途而废?》。
里面除了我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之外,还填充了很多我的个人经历,意外的为了赢得了590多人的阅读量。
后来我写过学习体会,关于相亲、关于家庭教育,关于学习等等相关的内容。
我给自己制定的连续写作100篇目标,在2017年3月底写到第52篇的时候拿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创保护。
每篇文字,我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竭尽全力的说清楚一个观点,一个方法。
通过写作这种方法去教会别人,也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2017年在朋友们的启发下,我还在简书和喜马拉雅上都开设了账号,并把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改名为《思想夜宴》。
我在这些平台上面练习写作、演讲和播音,题材当然也是从阐述自己的观点,教会别人一些心得体会开始的。
于是我觉得其实家庭教育才是最值得我不断投资的领域,复合高频、刚需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和思考之后,不仅仅可以教育好自己家的孩子,还可以给周围的朋友提供专业的指导,解决大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
我为了验证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思考结果,就开始了利用点滴时间教会孩子的历程。
二、最好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
我喜欢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跟他分享我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当然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
逐渐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我故事高手的形象,以至于他放学跟我见面都会问,今天给我讲一个啥故事?
很多时候在路上跟孩子聊天的内容最后都成了我写作的内容,因为要试图给他讲清楚之前,我也是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的。
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跟他讲本能、情绪和理智之间的关系,反复跟他讨论了好几遍。
先后采用了李笑来的两个类比,第一个就是关于白马、黑马和骑手的类比,第二个就是鳄鱼大脑、猴子大脑与人类大脑的关系。
跟他探讨路阿尔法狗跟人类的围棋大赛,以及阿尔法狗的运算规律和机制。
结合元认知能力的锻炼,我跟他分享了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正确等内容。
在反复跟他讲解和讨论的过程中,对我而言确实一个教学相长的方法。我只要认真整理一下跟他讨论的内容,当天的写作素材就有了。
因为跟他交流讨论的内容对他而言都比较新奇,他也非常感兴趣,很多时候也要探寻一下我从那里知道了这么多东西。
在家里写作业的间隙中他还会跑到楼上看看我在干啥,顺便再跟我聊一会儿在路上没有聊过瘾的内容。
每次看到我在电脑上写作,查阅资料,要不就是看书之后,他也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
爱人看到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看书、提问,也加入了我们的日常讨论,还喜欢对我的文章评头论足一番。
我们还在每周五晚饭后组织了一个家庭读书会,大家轮流主持。找一本或者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后直接在餐桌边阅读讨论。
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少了,学习读书的时间长了。
三、最好的答案就是聚焦问题。
当然随着对于家庭教育的持续关注,周围看过我关于这个问题方面文章的朋友见面之后很自然的会跟我探讨相关的问题。
在持续的探讨中我也发觉了,大部分人对于家庭教育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虽然更多的是误解。比如很多朋友反应孩子在家里看电视时间长,写作业马虎,拖延症明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我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家长通常自己身上也有着这样的问题。
除了收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我还注意访谈那些家庭教育结果较好的情况,对比一下更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家庭教育的错误认知导致很多人的理念、方法的错误,进而得出不尽人意的结论。
我从很多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身上感受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分解问题,聚焦问题。
他们会从孩子的表现中找到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探讨,一起分析,一起解决。
当所谓的问题被分解,被聚焦,被准确的描述之后,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大家的想法也就统一了。
从而让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被孩子接受,大家形成合力一起努力,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进一步促进了亲自关系。
这样的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系统内的多个环节和各种关系。家庭教育不是单纯的父母教育孩子,长辈教育晚辈,而是整个家庭一起接受教育,更新观念,共同获得成长。
人们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短期内能做的事,于是如果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成效就放弃了。
却又喜欢低估自己长期能够做成的事情,看到别人的成就之后,感叹别人居然可以坚持下来,居然能够做出来成绩。
目前,我的微信公众号上面的原创文字已经达到100多篇了,简书和喜马拉雅平台的内容也在日益充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愈来愈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是想过什么样的日子,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么?
我还在知识星球上面开通了收费星球:终极思考,每天拷问自己什么对我而言最重要,什么对我更重要。
长时间的持续思考这样的终极问题,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谓的投资都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将来的收益,你投资自己的健康、投资家庭、投资事业、投资股市,都是为了将来有个更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投资有个好的收益,前提是你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判断,一个正确的判断和预期,并且拥有长期持续的耐心。
我有耐心在家庭教育方面持续的思考、践行和写作,因为我知道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只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做时间的朋友,面对现状,接受现实。
今天自己的不完美,过去的积累;未来更完美的自己,要从当下持续的努力,持续的积累。做时间的朋友,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谢谢大家。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我的三个阶段的认识:一是教会别人是最好学习方式,二是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三是分析问题聚焦问题之后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