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到13段的时候,在诵读有子曰:信尽于义,言可复也。觉得孔子的得意门生有子是在帮学弟在看心理问题,咨询他怎样才能避免耻辱的事情。
有子便为这个人讲解,要有信用,要有恭敬的态度;而且要找可靠的人做朋友,才能够避免耻辱的事情发生。
整部《论语》,基本上都是学员提出问题,孔子为其解答,有的时候是老师不能够解答那么多,就由他的高足,譬如曾子、有子、子贡和子夏这些得意门生去为其他的学弟解答。孔子门徒三千,是很难一个一个去解答问题的,在解答的过程中,才令学生有所收获。
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就像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心理诊所一样,但他主要是文化心理方面的“诊所”。
近阶段欣赏论语,可以将每一段的都设想一下,是具体学员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孔子及其高徒是怎样解答的,以及他们解答的艺术。
“心理诊所”,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