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做家长的心愿。而且这种心愿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随着这几年的矫正,已经被多数家长所理解。但是,家长现在又开始角逐在跑步过程中,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好像人生这场赛跑永远需要特殊的外援才能跑下来一样。如此,让我们的孩子好不辛苦。
这个现象可以改变吗?小新哥窃以为“改变”是可以的。但是,就算“改变”了如此现象,也会有新的现象出现。正所谓“换汤不换药”。因为,中国家长的功利心理已经深入了骨髓,融化到了血液,每时每刻不在影响着充满智慧,负责决策的大脑?
当然,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最起码不能差到连自己的水平都不如。老话讲,“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这话话糙理不糙,事实上,我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于是乎,只要听到这个方法对孩子有利,那个做法对孩子有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儿地堆过来,码上去,让孩子去学。
这就好像金庸小说里的某些“武痴”。只要听到哪里有盖世神功,哪处又出了个绝世高手,就要跑过去学习,切磋。生怕漏掉一个。发誓要打遍天下无敌手,把天下所有武功尽其一身。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武痴”最终的结果往往很可怜,要不是疯了,要不就是挂了。
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的肩膀上扛着的叫做“脑袋”,而不是“口袋”。不是什么都可能装的下去的。
脑袋有自己的构造,每个人的脑袋构造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对外界的容纳量以及容纳能力是不同的。诚然,我们可以通过后天进行调整,但是,再做调整,我们接纳容纳的内容与能力还是有限的。
同时,我们在接受外界的时候是有一定周期的。这就好像我们吃饭。总不能“一口吃掉个胖子”,总要循序渐进。
但是,我们的家长等不起,等不及。在他们看来,任何外界的东西都要立刻,马上学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否则,一旦被别人学会,自己孩子的优势就会打折,甚至荡然无存。开玩笑地说,小新哥窃以为,人类对脑的开发与认知是家长推动的。否则,现在怎么可能各种“商”满天飞。
当然,这只是笑谈。人类的大脑开发程度现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多领域都处于探索与发现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急功近利地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加载进来。
我们常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话不假。那么,什么是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并将内化的通过实践转化的才是能力。换句话说,知识是认识的过程,能力是实践的过程。
如果用金庸小说讲的,那就是知识是“秘籍”,而能力则是“武功”。我们总不能用一堆“秘籍”克敌制胜吧?还是需要通过练习后成就的“武功”行走江湖吧?
最后,小新哥窃以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练武,都要放平心态,用大道至简的态度去面对,去作为。正所谓“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步要一步步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