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山里人家厨房里的水瓢

瓠瓜

东江湖山里人在上世纪末,劳动生活用品除了镰刀,柴刀,镰刮,锄头等几件铁器外,基本处于原始半原始纯天然状态,木器,竹器,石器比较繁多。

水瓢在生活中占很大比例,山里人利用南竹的特殊性,裁下一截,留外皮中心一处,外皮刮掉使留青皮的地方凸出来,锯出斜八字内槽,锉出隼沟,装上木柄,一个崭新的竹水瓢便诞生;角子是种量器,不能舀,只能吊,利用竹筒大小,从液体中盛出来,削出装水半斤一斤的重量。

木水瓢材质一般用较泡的木材雕琢而成,一头装水容器,一头手握把柄,覆盖时形状如白色王八,背面溜光似人脸,有玩艺朮的达人们专门用这种木瓢画上各种脸谱,色彩把脸谱勾画的栩栩如生,柄上戳孔,挂在白色墙上,一张张活脱的脸谱穿墙而出。

家乡有一种水瓢即不是竹质,又不是木质材料,它是天然植物瓜壳长老后形成的产物,东江湖人把这种瓜统称富瓜,制成的水瓢叫“瓜勺”。

西葫芦广东人称水瓜,成熟后呈条形,可食用;瓠瓜成熟后皮青,肚大而圆,形似葫芦的底座,一样可以食用;萌芦两节,它们都是藤蔓植物,叶片一样,味道差不多,营养成份相似;老了后,壳厚光滑,色泽油黄,西葫芦戳孔可收藏种子;瓠瓜对半锯开可当水瓢,葫芦可锯开头后可盛酒水。

广博会上见过西葫芦,瓠瓜,葫芦镂空,烙铁作品,十分精美,超出了个人的想象力。介绍中详细地说明它的药用价值,它的壳烧成灰泡酒能治愈中风瘫痪病人。

外婆家有一年种了蔸瓠瓜在小水塘边,水中两个木桩横着根南竹,纵向搭着许多竹子,瓠瓜秧苗爬到瓜架中央时已入秋,几个粉红色大南瓜点缀在瓜架上,一大一小两个瓠瓜悬挂在瓜架下,瓠瓜外观青色底中呈现出不规则的白色斑纹,收获时连藤蔓一起拖到岸边,几个南瓜凑成一担,两个瓠瓜连蒂堆在上面,回到家中把两个瓠瓜挂在很高的墙上;冬季农闲时把大瓠瓜取下来,取了条中线锯开两爿,挖出肚腩的种子,两个水瓢便展现在眼前。

瓠瓜水瓢

井旁挑水时会带上一个,外婆家离井很远,泉水从山体中冒出,直接用水桶装装不满,即使盛满也提不上来,于是盛半桶水后用瓢舀几瓢加满,为了不使水外溢,水瓢扣在后桶水中,走路时不使水淌出。

小瓠瓜蒂下两三公分锯断,削个木塞,戳掉肚腩中的杂质,装入各种种子,挂在灶附近墙上,即防虫害老鼠,又集中了种子放置的地方。

锅中舀水进出都会用到水瓢,不到半年水瓢外壳在不知不觉中已是水红色,瓢左边缘磨得纸薄,甚至开裂;那年春季见到水瓢放在米糠箩里,缝隙两边用苧蔴绳连接出一条长长的补痕,里面还垫了块蓝色的长形布条,外婆为了证实它很牢固,称它为“皮瓜勺”。

现代工业文明用塑料和金属取代了它的地位,它从瓠瓜到水瓢下岗至糠勺,走过了平凡的一生,它的肉体一定很痛苦,灵魂很委屈,尽到了它为人类应尽的责任义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山里人厨房四周摆放拥挤,一面墙被柴火灶与柴窝占领;进门的墙被水桶水缸碗柜霸占;门对面归八仙桌与四条长凳所有...
    张读立阅读 807评论 0 8
  • 作者 李锦棠瓢 6月30日 13:08 最早的瓢俗称瓜勺,由大瓜(又叫水瓜或葫芦瓜)制成,用于舀水或作器皿盛...
    lvmulan阅读 890评论 0 0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银。 瓢就是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用锯子锯开后得到的两半,一般用来舀水,或用来晒各种种子用,...
    李红进_b6e0阅读 1,871评论 0 0
  • 飘飘细雨坠,人心独自悲。 相爱难成对,更非一人罪。 洋洋洒洒落,雨中半步多。 更喜踏春风,蝶花恋丛中!
    爱u唉阅读 241评论 0 1
  • 作为一个讲汉语的人却连有些汉字都不认识或者不知其意,从今天开始,我要开始学习了,一天五个字,先从认字开始:吖(a)...
    迷途大羊阅读 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