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一些时候一个远在北京的友人告诉我说:“即使身处泥泞,也要仰望星空。”
这位友人是不折不扣的书迷,执着于阅读又执着于正能量,总是能从他那感受到浩瀚世界里的一些美好,所以纵是隔着山海却一直藏着这份绵延的友情。我向来是喜欢读书人的,今天看到一片文章梁文道先生说:“读书其实是为了自讨苦吃,为了自己寻找那种折磨,但有一点积极意义那就是能够让你抵达思想和心智的更深处。”在生活中其实我们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也包括心情和认知的起起伏伏,多数人会吐槽、会抱怨和别人说许多的不好,控制不住情绪,当然了我也是属于这多数人中的一个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可是我坚信一点身处痛苦可以帮助你的还真的只有自己,因而每当我难过的时候我总喜欢捧起一本书来读、写写文字也是极好,于是我问“这一切会好吗?”
怎么会来这么个标题,我想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疑问可能有很多人也在这样提问,同龄的不同龄的,大家对待这个世界是有期望的,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好会是什么样子?但在这篇文章里,我只能写写我个人。最近确实被生活蹂躏的疲惫不堪,不想抬头去看星空亦不愿鞭策自己前行,可满心焦虑无处安放,我认为说是我的中年危机一点也不为过,我确实因为想到未来的一些事胆怯又恐惧,我会找到怎么样的另一半?他真的会对我一直很好吗?我会结婚吗?婚姻会幸福吗?我想干的事情我能够坚持到底成功吗?我会成为我理想中那般吗?我有年老那一天吗?等等……朋友总说我想太多了,可能真的也是有点多了,不过这些事不可能也不能够不思考,既然选择远方怎能无所顾虑。
前段时间不自觉的怀念校园生活,过去我总保持着某种姿态不去想的,但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压力确实让我思想包袱极为沉重,当然在我的朋友圈大家也感觉到了我的呐喊,纷纷留言问我怎么了或者之前的老友大晚上安慰我,虽然我从没想过在手机那端的老友也可以如此温柔,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会好的,正如那句话“如果一切还不是最好的样子,那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从大学校园出来的第一课是离别,我们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岗位,直至如今我工作快两年之久的时间,任然觉得无时无刻不在离别与告别,与自以为会是一辈子的人告别、与追求和喜欢的人告别、与故人旧人告别,我习惯了这人来人往的常态,所以更加珍惜看重那些不离不弃的亲人、朋友,故而认识新人也非得去考察他是否是那个留的住的人。
痛苦即成长,没有任何成长是不痛苦的尤其是在我这个年纪,比如起不来床、总爱熬夜、重口味的火锅啤酒、增加的身体负荷、不自律不努力等等……最近如渡劫一般过活,歇斯底里的哭、无尽的宣泄,这便也是成长吧。上周某天因为想到迈进婚姻后而无法抽离的自由,暗自伤神,给我的一个好朋友蓝胖子发消息,刚说完怀念读书那会儿噗嗤就哭了,脑海里全是一起撸串、吹瓶子、每个不能回家的节日一起小聚的画面(我们是老乡),要接受的事实也是我在逐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带着某些身份的个体。昨天深夜同老友聊天,我告诉她我同她一起的那些时光从来不害怕胆怯,因为我们是比彼此的支持,有问题会会互相支招、有压力一起去逛街逛超市、买东西从来都会给对方买一份、一起去图书馆吃饭洗澡,独立又依偎,可是时至今日我必须得成为自己的支撑和力量,这大概也是灵魂和精神的成长吧。在进入新的环境心境之后,大家总是要打破之前陈旧的习惯,认识新人成为朋友亦或是习惯独处自立,谁都挣扎过痛苦过,所以我们都在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个体。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以前不接受别人不按照我心里所想的那样对我,然后兜兜转转喜欢我的、我喜欢的人逐渐都走散了,无数次无声有声的道别,我也知道回不去了,人回不去、人心也回不去,你想要的样子和现实大相径庭,显然是窒息又难受的,可我必须得接受,就如同昨晚知道自己的出局一般,也许别人也已经出局了,于是感觉走到了绝境。
回头看,每个人都觉得曾经真好,拿我自己来说,过去身体健硕、还瘦、乐观开朗大方、独立自信,昨天我看着窗外无限遐想,兴许我们总会怀念过去的人和事以及某种状态,我无比讨厌现在的自己,但过段时间我又会想念现在的自己和状态了吧,压力是大了些,至少我还可以选择生活方式,所以能做的兴许只有把每个活着的今天丰满度过。
这一切会好吗?我言辞激烈的说“不死那就拼命努力吧”,也唯有这般仿佛才能更靠近幸福。白岩松说“幸福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抵达,因为您知道金子它也只是含金量98%、99.9%……不是百分之百。”这个世界它会成为怎样、疫情何时彻底结束、我还有未来吗、我是否会幸福、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我又会是何等的存在?总会有人在思量家国大事,但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的,对吗?这是我25岁问自己的,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