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余玠传》有一段近600字的文字,记载了冉琎冉璞兄弟修筑钓鱼城的来龙去脉。但近年来,随着更多研究史料的丰富,冉琎冉璞修建钓鱼城的功绩受到质疑,认为其筑钓鱼城缺乏首创性、在其手上没有最终完成,进钓鱼城忠义祠时间较晚,说明历史上对他们功绩的评价不高。
一是没有首创性。在冉琎冉璞之前,彭大雅已于嘉熙四年(1240年)命甘闰修筑钓鱼城。事实上,在甘闰筑钓鱼城之前,已经有关于钓鱼城的记载,《舆地碑目》记载“绍熙改元,郡守……放舟来寻钓鱼城之胜。积雨初霁,放怀举酒。”绍熙是宋光宗赵惇年号,时间是1190年-1194年,当时的钓鱼城已经存在,估计是旅游胜地。以此观之,冉琎冉璞修筑钓鱼城并没有开创性,他们最多算是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筑城成效。
二是钓鱼城由王坚完成修筑。1254年,王坚任兴戎司都统制兼合州知州,这对于军旅出身的王坚,同时担任地方主官,军政一肩挑。陈世松等所著的《宋元战争史》指出:“王坚知合州后,展布筹策,简辑兵民,在继承二冉创筑的钓鱼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对钓鱼城的防御。王坚发郡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口八万,丁一十七万,以完其城”。从这段记载看来,王坚筑城的规模应该不小,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冉琎冉璞筑城的人员规模,如此说来,钓鱼城开始于冉琎冉璞,在钓鱼城之战前完成于王坚。
三是冉琎冉璞进钓鱼城忠义祠时间较晚。据资料记载,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合州知州佘崇凤等人新建王坚、张珏二公祠以祭祀,这说明,钓鱼城最开始祭祀的人中并没有冉琎冉璞兄弟。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新增了三个有功于钓鱼城的余玠、冉进、冉璞牌位。由此可知,历史上人们对冉琎冉璞的功绩认可较晚,对其筑城的认可度不高。
笔者认为,以上的说法看起来有道理,但缺乏深入分析判断,且脱离开冉琎冉璞修筑钓鱼城时的具体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冉琎冉璞修筑钓鱼城是一种战略安排;钓鱼城的主体工程在他们手上完工;钓鱼城不仅仅是被动防御工事,也可发起主动进攻;冉琎冉璞预判了蒙古军的进攻方式。这些方面都足以让冉琎冉璞兄弟修筑钓鱼城的功绩载入史册。
第一、冉琎冉璞修筑钓鱼城在战略上的决策。简言之,冉琎冉璞修建钓鱼城,是勘破了守蜀的局势。余玠上任之前,蜀地的局势,首先是军事上的失败,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发兵攻蜀,意图把平定巴蜀作为进攻南宋的突破口,尔后顺长江东下,灭亡宋朝。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军再次大举入蜀,四川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即泸、果、合数州仅存”。
其次是政治不稳定。由于连年战乱,蜀地最高长官任职不稳定,宋史《余玠传》记载:“自宝庆三年(1227年)至淳祐二年(1242年),十六年间,凡授宣抚三人,制置使九人,副四人,或老或暂,或庸或贪,或惨或缪,或遥领而不至,或开隙而各谋,终无成绩。于是东、西川无复统律,遗民咸不聊生,监司、戎帅各专号令,擅辟守宰,荡无纪纲,蜀日益坏。”这说明,当时四川制置使或者副使,任职时间短,有的有官职却不实际上任,甚至有战死的。如四川制置使陈隆之、副使丁黼均战死。事实上,四川的高级官员在蒙古军的攻势下,丑态百出,名将孟珙曾评价:“四川帅臣贼末来则一意槖贼,一至则四散奔避。事甫定,则连章请罪。捆载东下,虽置之岭海,犹不失其为多赀安閒之客。乞责败事之人,以功赎过。”
再次是经济动荡、民生凋敝。史料记载,绍兴七年( 1137年) ,南宋四川总岁入 3667 万缗,至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四川地方政府岁入 2492 万余缗,及至余玠上任,孟珙以重庆积粟少,送四川米十万石。据袁桷记载:“端平三年蜀破,衣冠大姓顺流下东南,至江陵十不存一二,皆舟触岩崿,瞬息以死。淳祐三年,蜀益蹙,避兵东南,其物故与端平无异”。这些史料都充分说明在冉琎冉璞修建钓鱼城之前,四川的经济财政已经破产,有能力逃难,都举家逃走,可谓民不聊生。
一言以蔽之,冉琎冉璞提出修建钓鱼城之前,蜀地残破,制置使司没有战略方向,不知该往何处着力。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冉琎冉璞提出修建钓鱼城,谋划了整个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他们对余玠说:“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他们已经认识到,对当时蜀地的局势,最重要的稳定人心,故钓鱼城修好后,“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他们把钓鱼城的修筑成了蜀地的“定海神针”,因此之故,“蜀地人心粗定,始有安土之志”。与他们相比,甘闰筑钓鱼城,显然缺乏了对钓鱼城战略地位的认识,他更多是把钓鱼山当做合州的临时避难所,战略眼光与冉琎冉璞差得很远。
第二、冉琎冉璞修建的钓鱼城,其城池规模基本上定型。王坚筑城,是在冉琎冉璞兄弟筑城的基础上,再作了一些细节上的完善和优化。从现有史料中可以推测,钓鱼城的主体工程是由冉琎冉璞兄弟完成的,否则,《余玠传》不会如此详细描述冉琎冉璞出谋划策的过程:“明日更辟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从该记载可知,冉琎冉璞兄弟在向余玠进言之前,多次画出钓鱼城的草图,这说明他们有修筑钓鱼城工事的宏伟蓝图,在委任冉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冉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主持钓鱼城修筑后,冉氏兄弟一定会把他们规划的蓝图付诸实施。
冉琎冉璞设计的钓鱼城,还有一个突出特点被很多人忽略:钓鱼城绝不是被动防御的堡垒,而是可以主动出击的营寨。王坚守城时,既能主动出击夜袭,“王坚白天率军抵抗,夜晚不时派兵斫营”,扰乱蒙古军心。在重重包围之下,王坚还能率军出击,当然要归功于钓鱼城工事设计之巧妙。王坚最大的功劳,并不是设计并修筑钓鱼城,而是在于他英勇地贯彻执行了余玠的山城防御体系,英勇抵抗了蒙古军,并最终导致了蒙哥汗的驾崩,延续了大宋的国祚。
第三、冉琎冉璞修建钓鱼城时完全预判了战局。冉琎冉璞兄弟对余玠进言:“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这句话清晰地表明,冉琎冉璞兄弟对钓鱼城的保卫战作了三个方面的谋划。首先是任人,结合在钓鱼城开战之前的大获城杨大渊、运山城张大悦等传中八柱的不战而降,若钓鱼城守将也不战而降,那钓鱼城当然只是摆设。其次是战备,冉琎冉璞兄弟强调了积粟的重要性,可以想象,他们在钓鱼城肯定修建了战略物资仓库,还开垦了耕地,疏浚了水源,筑城时就物资方面作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在冷兵器时代,很多坚城被攻破,其重要原因也是出现粮食短缺,如1273年的襄樊战役。再次是战果。冉琎冉璞兄弟对钓鱼城保卫战的预期,一方面是“贤于十万师远矣”,这样量化的数字,让人对钓鱼城的战役地位有直观的认识。正如1950年代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Dan Kimball)在阻止钱学森回国时公开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冉琎冉璞兄弟的另外一个预判是只要守住了钓鱼城,则“巴蜀不足守也”。蒙哥大汗亲征,钓鱼城久攻不下,速术忽里进言绕开钓鱼城,通过长江直下湖北,被蒙哥汗否决。以后来事情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速术忽里的建议对蒙哥汗而言,是最佳选择,但蒙哥汗并没有选择这个建议,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历史谜题,本文不作讨论,蒙哥汗作为具有丰富作战指挥的大汗,曾参与指挥了长子西征中的很多大战役,他对钓鱼城志在必得,也从侧面说明了冉琎冉璞对蒙古军进攻路线上钓鱼城的战略地位,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认为,冉琎冉璞之所以在清代才进入忠义祠,并非古人认为冉琎冉璞没有功绩,而是因为古代对工程技术认识不够导致。儒家向来重个人修身而轻应用,子曰:“君子不器。”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周易·系辞上》解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说明儒家是轻视专门人才的。因此,古人对处于“隐居蛮中”的冉琎冉璞兄弟有所轻视,对他们修建钓鱼城的功绩有所轻视,也是自然而然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冉琎冉璞修筑钓鱼城,那王坚和张珏再忠勇,又怎么能抵挡蒙哥大汗的军队呢?按我们现代人的理解,造飞机的和开着飞机去打仗的,谁更重要?事实上,不管是飞机设计师,还是飞行员,都是国家、民族的英雄。随着人们技术理性思维的发展,自然认识到冉琎冉璞筑城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他们的功绩,并最终在乾隆年间将冉琎冉璞纳入忠义祠。
综上所述,在我们今天对于战争的视角看来,冉琎冉璞谋划并修筑了钓鱼城,其功绩不但不应被抹杀,反而由于时间的沉淀,他们的不屈精神和坚韧智慧,越益散发出不可磨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