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繁星戏剧村观看了一部名为《那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的话剧,一直到现在,心情仍旧沉浮着。这是一部以荒诞开头,以悲情结尾的舞台剧,中间是一段穿越——如此跌宕的情感跨度,恐怕也只能通过穿越的情节,方能将之合理的过渡与演绎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又何尝不是如此每每仿佛经历着穿越,社会的更迭、文化的变迁,若非如此,又让我们如何能够直面现实,调适心底那一次次剧烈的起伏。
在此,也请允许我穿越到今早,霍妮的《自我的挣扎》终于读至了终篇——精神分析的解决之道,其中所描述的寻找真我的历程,与这两年自己所经历的,有许多共鸣。书中的许多细节,一遍通读后也许已经还回了作者,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句,却刻进了心里。
就拿昨天的剧来说,讲述了一个“纨绔”子弟——爱国,流连于女人当中,却坚定的相信自己“不相信爱情”,认为所谓“爱情”,不过是出于良好基因与现实条件的匹配,而后所选择出的、毫无情感根基的结果。为此他玩世不恭,幸而有一位身为物理学家的奶奶,对他管教甚严,所以一直应该也并没有出什么大碍。在一次荒诞的夜半飙车中,他出了事故,穿越至了抗日战争前夕,成为了自己的爷爷,与年轻的奶奶淑贞,奶奶的好友静宜——一位单独与男性在一起无法讲话的女孩,以及倾慕奶奶的男同学文学发生了一幕幕的情感纠葛。
因为不相信爱情,此外,带着爷爷的身份,他对文学与奶奶间的相互爱慕横加猜疑,尤其怀疑文学——出身一般——不过是艳羡奶奶的身家,才会不断追求。对于羞涩而美丽,屡屡对他表现出爱意的静宜,他立即给予了回应,但在静宜提出留在自己的时代,参军抗战,保家卫国时,他却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应,完全不能够理解对方,这时他已经找到了穿越回现代的方法,便一怒之下,放弃了带静宜回到现代的想法,自己穿越了回来。
而事实是,文学不但帮助奶奶反抗了包办婚姻,坚持了学业,更在一次空袭中,为了保护奶奶的实验成果,付出了生命。而选择留在抗日战场的静宜,终身未嫁,在她与爱国共同向往的青海湖边,度过了余生。在奶奶那里听闻静宜去世的爱国,百感交集,我想,也许此时他方能设想,这世界上,或许真的存在着——所谓“爱情”。
其实,爱情不过是我们人类情感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形式,是人类在心身成熟后自然萌发的一种心理体验,和一切情感一样,它需要一个对象,所以爱情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带着我们与生俱来,或者后天发展起来的互动模式。而这些模式中的那些伤痛,会经过爱情而被放大,但同时也有机会被弥补。古往今来无数传世的爱情,无不向我们讲述了爱情所带给人类的一次次爱与痛、乐与愁,人类的情感体验由此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一次次反思。
就如不相信爱情的爱国,与在异性面前无法言语的静宜,貌似他们与情感的距离很远,外在表现也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真实情感”,却都无限渴望着接近彼此。为此静宜坚决留在了过去,而爱国则独自穿越回现在。但,静宜所坚守的一生,注定饱含着对爱国的怀念,而得知如此的静宜,爱国又当如何呢?
在剧终的那一幕,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爱国奔离舞台,穿过所有观众,奔向最远处、造成了穿越的那一口大钟,奋力想再次穿越弥补错误,而此时舞台上出现了年轻的静宜,她默默的与失望之下的爱国遥望。他们用手语向对方宣告着彼时爱的宣言。此时,我的心——我想,所有观众的心,都随着爱国,一遍遍的、充满爱意的向静宜倾诉着所有的忏悔、思念、温暖的爱——剧场里此时唏嘘一片。
自小父母远离(出国),爷爷早逝,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爱国,对爱情的怀疑不是毫无由来的,这是因人类彼此间真实“情感”链接的不坚实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对此,静宜坚贞的爱情,包括文学所付出的生命,不能不说都是对爱国自幼受伤的心灵的一种慰藉,虽然失去了,却由此更加弥足珍贵,这一次次生命的付出,就象久旱的土地得到了一场甘霖,干涸的情感得以修复。我们可以设想,爱国日后的内心,虽痛,却必是充满温情的。
“爱”的能力,可以令一个人感受到活着,且有尊严,这种爱,绝不仅限于爱情这个狭义的范畴。为了获得这样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有力量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同时放下外在的层层防御,允许心灵与心灵的碰触,哪怕会受伤,甚至会跌倒。因为这种“真实”情感的链接,会让我们获得也许是自儿时起就未曾感受过的温暖,未曾拥有过的力量,未曾觉知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