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师处长、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宁乡十中有幸迎来了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省市民盟活动小组的朋友们,“初冬时节迎远客,喜笑欢颜纳高朋”,听闻喜讯,老师们翘首以盼,同学们喜不自禁。与智者为邻,必有智传;与善者为友,必有善加。这个不同寻常的初冬,让宁乡十中每个人心头如沐春风,暖意融融。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十中全体师生,对前来参加此次送培活动的领导、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想向各位朋友们简单介绍宁乡十中。
十中前身创办于1956年,至今已有64年,现已发展为教师超100学生1200多的西部明珠学校,是西部学子“低进高出”成才的摇篮,老沩山区人们戏称为“西部高等学府”。
学校所在地名“献宝台”,是宁乡历史上唯一状元,南宋礼部尚书易祓的故居。关于“献宝台”,相传易祓回家乡时从太湖带回一块巨大怪石,矗立在故宅花圃中,后来易祓告老还乡,新筑“识山楼”,又将怪石移至楼前步月池中。历代乡民遂将太湖怪石视为宝物,加之其旧宅在土坡高台上,故名“献宝台”。说来也怪,自宝石立台上,从状元公起,献宝台一直文脉昌盛,人才辈出,如今学校进校门右侧,立有大块文昌石,正面为原省委熊清泉书记题字“献宝台”,背面为易氏后人原长沙市委副秘书长易凤葵所写《献宝台赋》,此石为十中地标建筑,加之学校“状元古井”、“状元亭”、“五子登科”树等人文景观,宁乡十中被大家成为“状元学府”。
除了状元这一鲜明文化特色外,这里也是理学文化昌盛之地。南宋张轼晚年定居巷子口罗带山,创办“南轩书院”,开堂讲学著书立学,加之其父张浚为抗金名臣,两人过世后埋葬的罗带山被明嘉靖帝敕封为“官山”,并修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官步桥”,以示对二人的尊重。后来张氏子弟选择择伴祖坟而居,至清代张轼第二十三代嫡孙张寿荃,时任广州按察使,后回乡建官宅,购买了献宝台张氏宗祠和部分民宅,后十中前身就是用张寿荃旧宅办起来的。宁乡十中秉承张氏湖湘理学人本之风,务实求真,引导学生之行合一,培养经世致用人才。学校古香古色风雨长廊,综合楼后“南轩亭”,后操场让长沙市级文物,都一一印证我校是“理学源头”。
学校溯源我们定位为“理学源头 状元故里”,寄语十中学子“继往开来”,我们期望十中学子“理学源头为理学,状元故里(再)出状元”。
感谢今天民盟的“送培下乡”,今天三位名师的送课,于学校是天降甘霖,恰到好处,可以很好的指导我校年轻的潜力十足的英语组的教学,也可给学校管理队伍带来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指引,更能帮助部分学生化解当前心里困扰,弥补学校短板。相信今天的活动,定将使我校师生受益,收获满满。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感谢民盟用心暖心的安排,期待今后还能再次赢来精彩的相遇,谢谢!
最后,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意,好运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