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听过解老师《撅嘴的大头鱼》,孩子们撅着嘴巴“咕噜咕噜”,富有童趣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14年,听解老师朗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优美深情的声音如潺潺溪水带我入情入境……彷佛解老师往那一站,古琴袅袅,诗情画意自出。那时就在想,如果有一天当了语文老师,也能像解老师这样可好?但也仅是想想而已,毕竟,精彩课堂的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情朗诵的背后是充满魅力的才气,岂是我一朝一夕能学会的?
而今天,听了解老师《伯牙绝弦》,一样的诗意灵动,一样的欣赏与陶醉,不一样的是此时我已是五年级语文老师,压力与动力并存,不一样的是,听了仲老师的评课以及王主任对模式的讲解后,我忽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诗意高效的课堂,原来竟是有迹可循的!想到这里,精神为之一振,根据王主任对模式的解说,结合我的教学困惑,重新审视这节课。
古文深奥、难懂,教学更是枯燥、乏味,但解老师深入发掘文本内涵,适当拓展文本容量,抓住文眼“知音”,重视朗读和练笔,创设一个又一个美好情境,拨响了孩子们的心弦,更像一曲高山流水,萦绕在听课老师的脑海,回味无穷。
第一个环节,知识树导入。知识树我并不陌生,上高中时经常用以复习。一页纸,绘制的过程也是总结的过程。后来就用的少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去年才开始接触,好在学校有模版方便制作。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预习我一直有布置,效果却不甚理想。而前置检测表的运用让我惊喜。强调千遍不如一张具体操作的表格来的实在,来的有效。要是学校统一印制就更好了。第三个环节,品读句段、领悟方法,最见功底。教师以“善”字为契机,以高山流水乐曲为背景,引导学生诵读、读写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解老师引导学生指名读、齐读、师生共读,采用一句句感悟读、配乐读等形式,一遍遍朗读,一遍遍品味,层层展开,情思自显,回味无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短短几十字的古文,解老师采用想象填补的方法巧妙设计了三处读写训练。“皎皎明月、清风徐徐、皑皑白雪” ……学生的精彩生成加深了他们对“知音”含义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总结提升、实践拓展。当堂检测试题的设计有效避免了重复,实现了真正的高效。
诗意又高效的课堂也是有迹可循的,以上四个环节于我,第一环节、第四环节可以模仿形,第二环节努力也可以做到,唯独第三环节还需要多听课、多学习、多积累。这节课不仅拨响了学生心弦,如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更是启发了我教学方面的思考。专家的课可观不可照搬,比赛时曾照搬一位名师的讲课不伦不类,当时刘祥波老师说到创新一词让我惭愧又茫然,现在我有点头绪了,多实践,多思考,创新也不远了。
实小真是卧虎藏龙,李老师的课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马老师的课堂大气磅礴,引起共鸣;厉老师文采斐然,唐老师幽默风趣,刘老师创新力十足;有老师心灵手巧,有老师摄影技术高超……群里一个链接《走出去,外面很精彩》,可我想说在实小,不用出去,在家也很精彩,只是缺少这样的平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