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让我最佩服的是辜鸿铭,辜老先生
第一次听到他的故事,是初中历史老师讲到他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这是他在给学生上英文诗歌课时,面对学生的嘲笑,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掷地有声地回应大家的质疑和嘲讽
似乎,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搞笑怪咖,他的段子实在太多了
他是一个怎样神奇的人物呢?以及他有什么的特质,吸引着我,还能让我最敬佩他呢?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我觉得对这样一代狂儒影响最深远的是三个人,一个是他的义父,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他的老师
他的义父布朗先生,在他10岁的时候,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这句话,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让他具有时代的担当和使命,也奠定了他具有深厚的西方文化积淀
而生在南洋,学在西洋,让这样一个天赋少年早早地就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大家,就连林语堂入学的时候,辜老先生的书早已经被列为必读经典书单
另外一个人,是他的父亲,在他准备去西方求学时,父亲在祖先牌位,焚香告诫,“不管你走到哪儿,都要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
父亲的这句话,带给他的影响是什么呢?是深远的中国魂,不管他学习西方再博学的知识,也不会陷入西方文化陷阱,他始终清楚明白,他学习西方,不过是取他山之石,来攻玉罢了
另外一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在他的西方造诣已经足够高的时候,他的老师劝他一定要去钻研中国文化,吃透中国经典,这使他及时进入中国文化的研究,而越研究他越兴奋,他将《论语》《中庸》都翻译成外语,使中国经典得以传播,很快《大学》也被翻译了,而所有古今中外的译本,只有辜老先生对中国经典的翻译是最到位的,至今还没有人可以超越他
这就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曾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我的优势学科是语文和英语,但我十分清楚,我的责任和使命,并不是把英语教的多好多好,我最喜欢的还是语文,因为我最热爱的是中国文化,而非英语,我的英语为什么好?为什么从小就有一种主动想学好英语的欲望呢?我觉得如果去深挖这个究竟,我觉得我热爱的深层原因,其实和辜老先生是一样的
那就是,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去传递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热播剧《觉醒时代》中,辜老先生的《中国精神》演讲,我忍不住跑去腾讯视频搜了下这部电视剧中扮演辜老先生的这篇演讲
的确,很激动人心,又仿佛唤起刚入学时我的激情和使命,当初选择英语老师,不就是为了拯救不懂英语的学生,让学生知道它只是个工具,只是个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中国精神的工具
可是,在那个觉醒时代,你的觉醒必然是痛苦的,在侵略者看来,中国是病弱的,就连温良这个品质也被视为道德缺陷,是温顺,是懦弱,其实不然。
所以,这个狂儒,他用狂放的姿态,用最纯正的德语去怼德国人,用倒读英国报纸来反唇相讥,他只是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去保护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一个混合体,是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的结合,是心与智的完美和谐。我们既有心灵的生活,也有理性的智慧,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