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这个词,正式始于1954!
我曾参与其中的5+2+1次。
5次,从童年到剩女,从蒸汽绿皮到东风内燃机,从七个小时慢车加三个小时驴板,到特快的士,去没有几百公里远的爷爷家过年!童年的感觉,是路好远好远,天奇冷奇冷,手脚全部冻丢失!——其实,现在的动车,只需82分钟,再打上十块钱的的士车!
2次,九十年代,从白雪皑皑到绿叶葱葱,六十个小时临客绿皮加俩三个小时私家车,到邓爷爷划圈的深圳走亲戚,现在一闭眼想就是广州站前,满地甘蔗渣和红色塑料桶——民工标配,还有时时在头顶闪过的飞机,捂着背包的治安!而深圳的春节是没有鞭炮,人迹稀少,屋里冻死的百无聊赖,外星的感觉!
如果说这些都只是我参乎到春运的人流,是出门坐火车的热闹兴奋,那么我真正参进去“乡愁”的是1995年,那一年的春节一月份,记得那年也是奇冷,地上冰雪一层套一层,临近春节,那个时候我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跟单员,最后一批货的开船日期已是大年三十,为了能在春节期间安排好转船,我在大连呆了最长一次的出差,去的时候很紧急没来得及买火车票,在外贸局拿了文件直奔汽车站,七个小时的大客车四面透风,就这个也是马上就要停运啦!在大连过啦小年,耽误啦第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从此就是二十一年再无音讯!
预计腊月二十七可以装好船,并办理啦预借提单,我就前往沙河口火车站买预售票,就觉得是我有史以来站的最长一次时间排,车站喇叭里不时传出✘✘车次✘日票售完,越听越恐慌……有点回不去家的绝望,午饭都没吃,终于到下午三点多,买到一张腊月二十八的车票!中午十二点多开车,火车上挤满人,三个位置坐了五个人,茶座上,过道上密不透风,热的不行,一个啥款爷,要了一箱雪糕,见着有份一人一只,终于晚上十点多,晚点的车到了沈阳,回来家!
结尾——后面是腊月二十九早上,提单拿到客户代表手上,下午他飞回到香港,那边他的同事给我打电话“你好厉害,船还没开,提单已经在我手上!”,他也是迅速做好啦转船文件!这是那个还满大街找公用电话年代的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