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OTA
当任务太多而时间太少,为了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可以分四个步骤来管理这些任务,让自己游刃有余。FOTA就是以下四个步骤的英文名首字母:
第1步:聚焦要事(Focus)
第2步:梳理日程(Ordering)
第3步:三线并进(Three timelines)
第4步:随机应变(Adapt to change)
1)第1步:聚焦要事
使用的工具叫作“时间管理优先矩阵”,把事情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
a)建设类的任务。就是那些你要“开启/建造”某个“系统/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建设类任务核心框架的从下到上的五个层次:一是战略层(你要什么我要什么),二是范围层(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三是结构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是框架层(这东西长什么样子),五是表现层(它好不好看)。越低层的任务越重要。
b)运营类任务。作为一个“系统”的任务,比如研发一款App、管理一个公司等。两种方法找出运营类任务中的关键任务:一是推动增强回路,一个以增长为目标的系统,首要任务是找到能推动增长的关键环节;二是消除风险因素,也就是指会限制系统增长,或者导致一个负增长循环出现,甚至会让整个系统崩溃的因素。
总结一下,不论是建设类任务,还是运营类任务 。应该从众多任务中挑选出来重点对待,把它们“放入矩阵,精简任务”,让它们成为每天工作的重心。
2)第2步:梳理日程
a)用GTD,梳理任务顺序。把杂乱的任务,结合“时间管理优先矩阵”,用软件自动整理,输出一张有序的任务列表。
b)用生物钟,设定执行时段。一是专注两个工作区——8点~12点,15点~18点;二是设立两个学习区——6点~9点,20点~22点;三是安顿两个休息区——13点~14点,23点~5点。
3)第3步:三线并进
开启三条时间线,同时推进工作任务。
a)专注“主干线”。“主干线”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比如大脑创造力、专注力最高的两段工作区(8点~12点,15点~18点),记忆力最强的两段学习区(6点~9点,20点~22点),应该把最重要的工作及学习任务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然后逐件专注执行。为了能让这段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需要做另外两件事来为其保驾护航。一是屏蔽外界干扰;二是调整身体状态。
b)占用“自动线”。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感觉不到大脑在思考的系统1,就是“自动线”,可以占用这部分的额外带宽,来处理一些其他的任务。
c)购买“第三线”。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做不完,或者感觉有些价值比较低的任务不愿意做,就可以把这部分任务“外包”出去,用他人的时间来做。可以“购买”两类人的时间:一是能帮你创造价值的人,二是能帮你提高效率的人。
4)第4步:随机应变
a)意外发生。应对“三字诀”——停、看、动。
b)路开错了。应该方法——心向目标,定期回顾。
c)环境变了。“不忘初心”,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学习,找到更适合当下的目标,重新出发。
——整天面对做不完的任务,可以使用“FOTA”的技能包,让自己拥有“三头六臂”。
第1步:聚焦要事(Focus)
任务太多,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事情重要,所以你什么都做,最后忙得不可开交。想要提高多任务的处理效率,首先要拥有“识别重要性”的能力,精简任务。什么任务才是重要的呢?
一是建设类任务,特别是前三层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的任务。
二是能推动“增强回路”的任务,它决定了你能走多快。
三是能消除“风险因素”的任务,它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如果你发现自己手头并没有这三类任务,那你可能正每天身陷各种琐事,多年不得成长了。现在,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找到并开启它们。
第2步:梳理日程(Ordering)
知道了什么事情重要,就可以把它们放入“时间管理优先矩阵”进行分类处理。
但同一时刻你依然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想要让多任务处理变得高效,必须把它们先排成一个有序的队列,放入自己的日程安排,然后逐个执行。具体做法是
一是用GTD,梳理任务的顺序;
二是理解自己的生物种,设定不同任务的执行时段,将执行效率最大化。
第3步:三线并进(Three Timelines)
如果任务量还是太大,可以开启三条“时间线”并行推进它们。
一是专注“主干线”,这是每天效率最高的时段,需要用来专注处理最重要的任务;
二是占用“自动线”,当某个任务不需要思考也能自动完成,就可以占用它的额外带宽来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三是购买“第三线”,还可以购买两类人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效率:一是能为你创造额外价值的人,二是能帮助你提高效率的人。
第4步:随机应变(Adapt to Change)
最后,还需要拥有“应对意外的能力、锁定方向的能力、不忘初心的能力”来应对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让自己忙于事而不陷于事,面向目标,灵动而行。
附:思维导图
模块一:个人效率升级
1.三思三线
2.精进循环
3.八段加速
4.FOTA
模块二:协同力升级
5.权力
6.说服攻略
7.调整角色
8.协同三角
模块三:团队效率升级
9.组建团队
10.培育团队
11.个体产能
12.团队协作